減少卡路里攝入能改善大腦功能嗎?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減少卡路里攝入可能改善老年人的記憶力。

腹八分目”,沖繩人的飲食習慣,只吃到八分飽,被認為是他們非凡的健康和長壽的秘訣之一。除了世界上百歲老人比例最高的地區之一,沖繩人似乎更不容易患上心臟病、糖尿病和肥胖症。

事實上,自從 20 世紀 30 年代發現實驗室大鼠在卡路里限制 (CR) 飲食下壽命幾乎是正常飲食的兩倍後,科學家們就一直在進行卡路里限制研究,希望能找到延長人類壽命和預防疾病的新策略。考慮到老年人口出現記憶問題的風險越來越高,以及肥胖率的上升,飲食在維持大腦最佳功能方面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

雖然卡路里限制和長壽之間的聯絡在人類身上仍未完全證實,但短期人體試驗清楚地表明,卡路里限制可以改善許多重要的替代健康指標,例如體重、血壓、血糖和胰島素水平、血液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以及炎症指標。高胰島素水平和炎症都與認知問題有關。在小鼠中,減少卡路里攝入還促進神經發生,並減緩某些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變化,同時減少血液胰島素和炎症。因此,人們對研究卡路里限制對人類大腦健康的影響,以及將其效果與其他飲食(例如,富含健康不飽和脂肪的飲食)的效果進行比較抱有極大的興趣,這些飲食也可能幫助記憶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可以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飲食與記憶

由神經學家 Agnes Floel 及其在明斯特大學的同事領導的最近一項關於卡路里限制與記憶的研究,邁出了研究這個問題的第一步。他們招募了 50 名記憶力正常的年長(50 至 80 歲)成年人。受試者的平均體重略微超重。研究人員根據年齡、性別和體重將志願者分為三組。第一組的飲食每天減少 30% 的卡路里,其他必需營養素的攝入量正常;最低水平設定為每天 1200 卡路里,以防止營養不良。第二組的飲食增加了 20% 的不飽和脂肪酸,總脂肪量沒有增加,從而提高了健康(不飽和)脂肪與不健康(飽和)脂肪的比例。對照組是第三組,他們的飲食和往常一樣。沒有建議任何參與者改變他們的運動習慣。研究人員為前兩組的受試者制定了個性化的飲食計劃,並透過自我報告監測他們的飲食。所有受試者在試驗開始前和三個月後都進行了記憶和血液測試。
 
三個月結束時,減少卡路里飲食組的體重略有減輕(2.4 公斤),而其他兩個飲食組的體重略有增加(約 1 公斤)。然而,卡路里限制組回憶列表上的單詞的能力(稱為延遲迴憶)有非常顯著的改善(比基線高約 20%),而且他們犯的錯誤也更少。他們的記憶力改善往往與血液胰島素和炎症標誌物(C 反應蛋白和 TNF-α)的減少相關。其他兩個飲食組的記憶力沒有變化。

這項研究值得稱讚,因為它是第一個在前瞻性計劃的針對老年人的試驗中證明低卡路里飲食對記憶有益的試驗。在人類身上重複早期動物研究中看到的一些發現,為鼓勵和指導未來更大規模的研究的設計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概念驗證步驟。此外,它還證明了在阿爾茨海默病早期階段通常首先衰退的那種記憶(延遲迴憶)的改善。

進一步的問題

與任何單中心試點研究一樣,這項研究也存在一些侷限性(作者承認其中的許多侷限性),例如:樣本量小、三組的基線特徵差異很大、飲食自我報告的不可靠性、多次比較可能產生的偶然發現、飲食組與受試者有更多的社會接觸,以及卡路里限制組體重減輕幅度較小,表明飲食依從性存在高度差異。因此,結果應被視為初步的,但很有希望。

下一步是什麼?有幾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一旦體重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卡路里限制對記憶的好處是否會繼續存在?導致觀察到的效果是卡路里限制本身還是飲食型別?在不減少卡路里的情況下,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是否也能達到類似的效果?面對食物產品的不斷轟炸,30% 的卡路里限制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否可以持續?飲食和運動的結合是否會帶來更大的好處?長期卡路里限制是否會導致老年人消瘦或其他傷害?如果炎症介導飲食的認知益處,為什麼以前的抗炎藥試驗未能改善記憶?一個人的基因構成和飲食之間是否存在相互作用?需要對已知風險因素(如 C 反應蛋白升高、胰島素抵抗或輕度認知障礙)的大得多的樣本進行進一步的飲食干預研究,以解決這些問題。

但在完成此類研究之前,關於飲食的一個好經驗法則是“對心臟有益的通常對大腦也有益”。如果你吃得太多,想想腹八分目,但永遠不要在沒有諮詢醫生的情況下開始節食。

您是科學家嗎?您最近是否讀過一篇您想撰寫的同行評審論文?那麼請聯絡“心智問題”編輯喬納·萊勒,他是部落格額葉皮層和書《普魯斯特是位神經學家》背後的科學作家。他的最新著作是《我們如何決定》

P. Murali Doraiswamy is professor of psychiatry and medicine at Duk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and a researcher at the Duke Institute for Brain Sciences. He has been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umerous widely used medical drugs and devices and has received several awards in recognition for his scientific work. He serves as the Co-Chair for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s Global Future Council on Mental Health.

More by P. Murali Doraiswam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