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電子裝置有一個骯髒的秘密:它們含有金屬,包括鈷和銅,對這些金屬的需求正在加劇剛果民主共和國(DRC)的人道主義危機。隨著裝置壽命持續縮短,專家敦促消費者購買二手或翻新智慧手機和筆記型電腦,並捐贈或出售舊裝置。雖然僅靠消費者無法解決科技行業的社會和環境危害,但這些省錢的行動可能有助於將礦產留在地下,並減少堆積在垃圾填埋場的裝置數量。
鈷和銅在我們的裝置中至關重要:鈷有助於穩定可充電鋰離子電池並提高其能量密度,銅線通常用於計算機晶片。這兩種金屬都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大量開採,剛果民主共和國是世界最大的鈷生產國和主要的銅生產國之一。
研究人員表示,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採礦行為構成了人口販運,因為數十萬人(包括數萬名兒童)在惡劣的條件下每天工作幾美元。工人們必須在缺乏通風的脆弱隧道或容易坍塌的露天礦坑中使用鏟子和鎬等基本工具。根據國際特赦組織今年秋季釋出的一份報告,採礦公司還與當地軍隊聯手燒燬或推平村莊,以便在資源豐富的地區擴大業務。鈷也具有劇毒,會汙染礦山周圍的空氣、土地和水。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是,我們真的可以透過購買二手裝置和出售舊裝置來防止傷害嗎?根據法國兩個政府機構的一份報告,答案是肯定的:購買一部二手手機可以避免開採大約180磅原材料的需求。如果美國每個人平均將手機使用壽命延長一年,那麼每天將減少超過4000萬磅的原材料製造需求。
非營利組織美國公共利益研究集團(PIRG)反對電子垃圾和計劃報廢的“設計持久”運動主管盧卡斯·古特曼說:“我們所做的任何延長裝置使用壽命的事情……都會減少所需的礦物量。”
為了適應我們以電動汽車和智慧手機為主導的未來,對銅和鈷等金屬的需求在未來幾年將飆升。過去十年,鈷礦開採量已經增加了約30%,銅礦開採量增加了44%。不斷增長的需求,加上礦業國家的政治不穩定,正在導致嚴重的銅短缺;預計到2030年,鈷也將步其後塵。
更多裝置也意味著更多電子垃圾。美國人均產生約46磅電子垃圾,這些垃圾會將有毒金屬釋放到垃圾填埋場周圍的土壤和地下水中。回收是一種選擇,但古特曼解釋說,從廢棄裝置中提取這些有價值的金屬通常是不可能的。電子垃圾回收也可能在監管和培訓不足的情況下釋放有毒金屬,如汞、鎘和鉛——這在中低收入國家經常發生,危害回收設施工人和附近社群的健康。
在全球範圍內,只有約17%的電子產品得到妥善回收。研究人員目前正在研究方法來改進這一點,但目前大多數方法尚處於起步階段,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產生重大影響。
與此同時,翻新和重複使用您自己的裝置是更有效的解決方案。古特曼說,這意味著捐贈或出售您在家中存放的舊手機、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不要只是讓它閒置在那裡,因為在您的雜物抽屜裡每放一年,它的價值就會降低,”他說。“一定要把它轉手。”
要購買和出售二手科技產品,古特曼推薦線上市場,如Gazelle、Back Market和VIP Outlet。一旦您將您的裝置交給翻新商,他們會檢查它的工作情況,並可能新增新零件,如電池、外殼和配件,或將舊零件送到回收中心。您也可以將裝置捐贈給非營利組織Digitunity,該組織將捐贈的技術分發給有需要的人。
在購買翻新裝置時,古特曼在PIRG的團隊建議牢記以下幾點
檢查商品是否附帶至少90天的保修期。(許多翻新商將提供長達兩年的保修期。)
確保商品耐用且易於維修。您可以在消費者報告中檢視特定產品的平均電池壽命等資料,或在PIRG或iFixit中搜索可維修性資訊。
搜尋執行仍可更新軟體的裝置。(一些舊裝置無法再執行最新版本。)
警惕印表機;墨水會在內部積聚,而翻新商很少清理。
在購買接觸皮膚的物品(如耳機)時,請注意衛生問題。
避免使用電池無法更換的裝置,例如Apple AirPods或某些帶有膠粘電池的平板電腦。
瑞典隆德大學的迴圈經濟研究員傑西卡·裡希特說,為了有效減少對採礦的需求,消費者應儘可能選擇翻新或二手產品,如手機或筆記型電腦。許多人只將此選項視為備用選項,但裡希特說,翻新產品應該成為人們的首選。
她說:“如果它沒有取代我們本應購買的新產品,那麼它首先就不會取代採礦。”但她指出,翻新過程通常確實需要為舊裝置新增一些新零件。鋰離子電池尤其常見這種情況,鋰離子電池會在幾年內開始退化。
為了讓您的裝置工作更長時間,請勿將其置於高溫環境中,也不要讓其電量降至零;兩者都會更快地磨損鋰離子電池,翻新商Back Market的可持續發展主管卡米爾·理查德說。
儘管如此,面對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個人消費者能做的仍然有限:智慧手機的平均壽命自2019年以來下降了,此前峰值約為2.96年。這是因為科技公司經常激勵——或迫使——人們定期購買新裝置。例如,製造商可以限制對備件、維修工具和手冊的訪問;這使得第三方維修店難以且成本高昂地維修裝置。公司還經常限制舊硬體上的新軟體更新,確保每隔幾年穩定消費新產品,古特曼說。
古特曼說,在理想的世界中,個人電子產品的使用模式應類似於汽車:我們應該能夠購買一種產品,並透過在需要時以合理的價格更換零件來使用十年以上。在過去一年中,幾個州通過了維修權立法,使消費者更容易自行維修電子產品之後,這個夢想離現實更近了一步。2022年4月,蘋果公司啟動了一項自助維修計劃,該計劃讓精通技術的修補匠可以訪問該公司以前限制的手冊、工具和零件,三星和谷歌宣佈與DIY維修倡導組織iFixit建立合作伙伴關係。
儘管公司似乎正在逐漸放寬維修限制,但裡希特說,消費者必須繼續呼籲立法,以有意義地減少採礦和電子垃圾。畢竟,減緩我們的科技消費根本不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
她說:“根據我們當前的商業模式,[公司]很難向我們出售更持久耐用的手機或裝置。” 促進耐用科技的更多立法對於“讓我們作為消費者擁有選擇權”是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