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份新的報告,大多數蛇沒有強大的內部導航系統,但緬甸蟒已經進化出異常精確的內部地圖和指南針,可以引導它們從數英里之外的地方回家。
緬甸蟒——世界上最大的蛇類之一,能夠生長到超過18英尺(5.5米)長——原產於南亞。然而,由於(有意或無意地)釋放寵物蛇,在過去15年中,它們已成為佛羅里達州南部日益嚴重的入侵物種。它們現在的棲息地遍佈佛羅里達州南部超過390平方英里(1000平方公里),包括大沼澤地國家公園的大部分地區。
為了更好地瞭解和管理日益增長的佛羅里達蟒蛇種群,北卡羅來納州戴維森學院的一個研究團隊研究了蟒蛇在被轉移到其他地方後,找到返回給定位置的能力。[圖集:巨蟒入侵大沼澤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研究人員從大沼澤地國家公園收集了六條蛇,在動物身上安裝了無線電發射器,然後將它們放置在距離捕獲地點13至22英里(21至36公里)的地方。然後,科學家們觀察了這些蛇找到回家路的能力。
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除了其中一條蛇之外,所有蛇都能夠找到返回到距離其原始位置僅3英里(5公里)範圍內的路。在之前的研究中,其他蛇類要麼毫無希望地四處遊蕩,無法找到回家的路,要麼能夠成功導航返回,但距離較短。該團隊報告稱,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蛇類能夠導航返回給定位置的最遠距離。
戴維森學院的博士後研究員、該研究的合著者夏農·皮特曼告訴Live Science:“我們對這些發現感到非常驚訝。我們原本預計這些蛇會表現出遊蕩的動作,然後在我們釋放它們的地方附近形成活動範圍。”
多種外部訊號可能有助於構建蛇的導航系統,包括磁性線索,這可能有助於構建地圖——就像某些海龜種群的情況一樣——以及可能有助於建立指南針的磁性、天體或嗅覺線索。研究人員不確定蛇依賴哪些線索,並計劃在未來的工作中評估這個問題。
新的發現為致力於控制蟒蛇種群的管理團體提供了有用的見解。特別是,這項研究表明,這些蛇可能會毫不畏懼地穿越看似不安全的地形,尋找食物或其他資源,並確信它們能夠輕鬆返回家園。
皮特曼說:“這可能意味著,它們可能會比我們根據良好棲息地所預期的頻率更高地在不適宜居住的棲息地中穿梭。導航能力非常先進,我們認為這可能真的對散佈者的行為產生影響。” 散佈者是指探索有時居住在新領域的亞成體蟒蛇。
最近蟒蛇數量的上升與佛羅里達州某些哺乳動物物種的最近減少密切相關,這可能是由於蛇捕食動物造成的。在蟒蛇的腸道內容物中發現了各種哺乳動物,包括負鼠、兔子、麝鼠、浣熊甚至成年鹿。皮特曼說,這一趨勢進一步促使研究人員瞭解管理不斷增長的蛇種群的方法。
該研究結果於3月18日在《生物學快報》雜誌上詳細介紹。
版權所有 2014 LiveScience,TechMediaNetwork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允許,不得出版、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