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是生活中的現實。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在美國,每四個兒童中就有一個與單親父母同住,通常是單身母親。然而,沒有兩位全心投入父母的孩子不必因此而處於劣勢。
從大量研究中提煉出要點,揭示了幾個關鍵因素。育兒最重要的要素不是參與成年人的身份或性別,而是來自這些人的照料質量,以及多年來的持續性。研究表明,在一方父母缺席、不可靠或不投入的情況下,家庭應牢記以下優先事項。
投入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養育孩子一直都很艱難,但很少有父母獨自承擔。在哥倫比亞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對脆弱家庭進行的一項研究中,只有 17% 的單身母親表示她們完全獨自撫養孩子——她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得到了孩子父親、自己的父母、其他親戚或朋友的幫助。
然而,持續性是關鍵。“僅僅有一個成年人值班是不夠的——今年是媽媽,明年是奶奶,後年是親生父親。你需要一個長期陪伴孩子的人,”哥倫比亞大學的發育心理學家安妮·馬丁說。“孩子需要在安全可靠的環境中成長,才能在智力和情感上得到發展。”
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導師(如教師、教練或宗教領袖)可以提供支援,只要這些承諾是持久的。例如,指導組織“大哥哥大姐姐”要求志願者至少承諾一年,導師與學員的平均關係持續兩年零三個月。
合作
然而,殘酷的現實是,破碎家庭中的主要父母常常難以找到能夠承擔十年或更長時間不懈支援的人。以哥倫比亞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為例:大多數未婚父親最初表示他們希望參與孩子的生活。然而,在孩子出生三年後,幾乎一半分居的父親最近沒有與孩子聯絡。
幫助這些父親和其他照顧者參與的一種方法是關注他們與母親的關係。耶魯大學兒童研究中心的臨床心理學家凱爾·普魯特在他的努力中強調了這個變數,旨在讓不參與的父親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事實證明,只關注男性是浪費金錢和研究精力,”普魯特說。“我們發現,支援母親的最佳方式不是單獨與父親打交道,而是在與母親相關的背景下與他打交道。”
根據普魯特的說法,許多母親必須首先學會接受她們的幫手會有與她們不同的育兒方式,並且不要試圖塑造另一位照顧者的行為來模仿自己。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2011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發現,重複努力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在同居父親從母親手中接過育兒任務一年後,研究中的夫妻變得更具對抗性,也更傾向於互相拆臺。作者建議,更好的策略是兩人共同決定各自的影響範圍,也許一方負責洗澡,另一方負責準備飯菜。
照顧者之間積極的關係會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在 2013 年對非裔美國家庭的一項研究中,佛蒙特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單身母親與她的主要幫手之間的關係越好,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和行為問題就越少。更好的關係還可以加強不住在一起的父親對孩子的投入。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社會學家瑪西亞·卡爾森和勞倫斯·伯傑於 2008 年領導的一項研究中,與孩子母親保持良好溝通和團隊合作的分居父親,更有可能在孩子出生五年後仍然參與孩子的生活,無論父母之間是否有浪漫關係。
參與
如今,女性仍然承擔著大部分主要育兒任務,例如餵養、洗澡和安慰孩子。另一方面,父親傾向於參與輔助活動,例如玩耍,這些活動對孩子的生存不太重要,但有助於他們的認知發展。因此,他們參與的質量似乎比數量對孩子更重要。
例如,在 2013 年對與親生子女分居的父親進行的一項研究中,康涅狄格大學和塔夫茨大學的科學家發現,經濟貢獻和探望頻率對孩子的福祉都沒有顯著影響。關鍵因素是父親參與以孩子為中心的活動的頻率,例如幫助做作業、一起玩耍或參加體育賽事和學校戲劇。
馬丁說,這種參與透過“擴充套件孩子當前的能力水平,在他們現在所知道的基礎上進行構建並擴充套件它”來促進認知發展。這種參與被稱為“支架式教學”,有助於孩子們培養邏輯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可以轉化為生活中的各種情況。在有兩個已婚親生父母的家庭中,母親和父親往往會平等地進行支架式教學。然而,根據卡爾森和伯傑 2013 年的一項研究,與父親分居的孩子不太可能接觸到同等程度的認知刺啟用動。
因此,幫手父母對於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尤為重要。《社群心理學雜誌》最近的一篇評論發現,導師——包括親戚、老師或其他參與的成年人——透過向孩子們介紹新想法和新體驗,並找到挑戰他們進行批判性思維的“教學時刻”來促進孩子們的學業成就。
知識構建可以發生在任何地方,不僅在博物館郊遊或教室裡,而且在晚餐時、玩耍時或往返足球訓練的路上。研究人員表示,關鍵是關注孩子們感興趣的東西並跟隨他們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