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子愛好者,《地球的多次末日》,植物人患者驚人的意識以及其他新科學書籍

《大眾科學》編輯推薦的七月書單

犀牛甲蟲,泰國。它可以長到七英寸以上,其中四英寸可以是角。

蓋蒂圖片社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蟲子出沒:統治世界的昆蟲和痴迷於它們的人
作者:大衛·麥克尼爾。
聖馬丁出版社,2017年(25.99美元)

在炎熱的夏季,許多人夢想著一個沒有蚊子、螞蟻和其他討厭的蟲子的世界。但是,如果移除所有昆蟲(它們約佔動物王國物種的 75%),我們所知的世界將不復存在。昆蟲透過為 80% 的食用植物授粉和回收死亡的有機物,將幾乎每個生態系統結合在一起。科學作家麥克尼爾環遊全球,記錄關於“蟲子”的一切的科學和文化。有分類學家們孜孜不倦地工作,他們繼續為地球上估計的 10 萬億隻昆蟲編目;希臘島嶼的養蜂人;以及巴西抗擊寨卡病毒的蚊子。令人驚訝的是,世界充滿了昆蟲愛好者,其中一位告訴麥克尼爾,“蟲子比人更有趣。”無論有趣與否,昆蟲都提供“有益的、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服務,使地球上的生命得以正常運轉”。

為什麼?:是什麼讓我們好奇
作者:馬里奧·利維奧。
西蒙與舒斯特出版社,2017年(26美元)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們人類與其他動物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有能力理解抽象概念、想象場景和提出問題。可以說,我們是地球上最好奇的生物,而發現的動力,作為我們在地球上生存的關鍵部分,不僅催生了許多科學領域,還催生了宗教和哲學。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利維奧饒有興致地探討了好奇心的科學(大量實驗證據表明,個人的好奇心水平是可遺傳的),並介紹了有史以來一些最愛探究的人類頭腦。萊昂納多·達·芬奇和理查德·費曼是傑出求知慾的典範,他們興趣廣泛且多樣,並且渴望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依賴先前的證明和演示。

進入灰色地帶:神經科學家探索生與死的邊界
作者:阿德里安·歐文。
斯克里布納出版社,2017年(28美元)

如果一個遭受腦損傷的受害者,本應處於植物人狀態,實際上卻完全清醒,甚至無法眨眼交流,那會怎麼樣?在過去的 20 年裡,神經科學的進步表明,這種情況有時會發生。神經科學家歐文解釋了他的團隊如何在 1990 年代後期開始使用 PET 和功能性 MRI 掃描來檢測植物人患者的大腦活動。他們的大腦對親人的照片和可識別但中性的詞語(如“蠟燭”、“檸檬”和“沙發”)的錄音的反應與有意識的人的大腦類似。一些患者在“灰色地帶”倖存下來,脫離植物人狀態,並活著講述了這段經歷。但許多人沒有,包括歐文自己的一些親人,他說,這促使他超越了為科學而追求科學的範疇。——安德烈婭·馬克斯

世界末日:火山爆發、致命海洋和我們對地球過去的大滅絕的探索
作者:彼得·布蘭嫩。
哈珀柯林斯出版社,2017年(27.99美元)

在地球歷史上,曾發生過五次大滅絕,幾乎完全消滅了所有動物生命。科學記者布蘭嫩與化石獵人和地質學家同行,從紐約州帕利塞茲的火山露頭到墨西哥尤卡坦半島 110 英里寬的隕石坑中心,探索了每次動盪末日的獨特故事。每次滅絕都以某種方式與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劇烈變化有關。具有預兆意義的是,目前的二氧化碳濃度已超過百萬分之 400,達到了可能三百萬年以來,自上新世以來未見的水平。正如布蘭嫩一遍又一遍地證明的那樣,“地球上的生命具有韌性,但並非無限韌性。”

安德烈婭·加夫裡列夫斯基《大眾科學》的首席新聞簡報編輯。她撰寫每日“今日科學”新聞簡報,並負責管理該雜誌的所有其他新聞簡報。此外,她還管理所有特別收藏版,過去曾擔任《大眾科學·思想》、《大眾科學·空間與物理》《大眾科學·健康與醫學》的編輯。加夫裡列夫斯基在《科學家》雜誌開始了她的新聞事業,她在那裡擔任專題撰稿人和生命科學領域“熱門”研究論文的編輯。她在教育出版領域工作了六年多,編輯了生物學、環境科學和營養學高等教育書籍。她擁有地球科學碩士學位和新聞學碩士學位,均畢業於普利策獎的故鄉哥倫比亞大學。

更多作者:安德烈婭·加夫裡列夫斯基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317 Issue 1本文最初以“推薦”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第 317 卷第 1 期(),第 72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717-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