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專案面臨預算大戰

眾議院和參議院在支出優先事項上的競爭可能會將資金談判推遲到12月

本週,美國國會的年度預算爭奪戰愈演愈烈,美國的科學家們正緊張地在一旁觀望。立法者在結束了8月的休會後返回華盛頓特區,在9月底本財政年度結束前,他們必須完成一系列緊急任務。除了透過預算為政府提供資金外,他們還必須提高債務上限,以避免國家拖欠貸款,並討論為颶風哈維的受害者提供緊急救濟資金。

但立法者在起草2018年支出計劃方面嚴重滯後,這使得包括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內的科學機構可以預期獲得多少資金存在不確定性。

專家表示,國會可能會透過一項臨時撥款措施以維持政府運轉。政府機構將維持2017年的資金水平,直到立法者最終透過新的預算。與此同時,未經國會批准,他們將無法啟動新的專案或結束舊的專案。美國科學促進會(位於華盛頓特區)研發預算和政策專案主任馬修·豪裡漢說:“我們還需要等待。”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美國大學協會(AAU,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科學資助和政策專家艾米·斯科特表示,眾議院和參議院之間2018財年支出法案的差異可能需要到12月才能解決。

彌合分歧

在預算流程的現階段,眾議院和參議院在幾個關鍵的科學優先事項上存在分歧。這反映在透過監督科學機構的委員會的撥款法案中。

美國宇航局的計劃存在巨大差距。眾議院法案將該機構的科學專案經費在2017年58億美元的基礎上增加9400萬美元,而參議院則將削減1.93億美元。

眾議院立法者為美國宇航局的行星科學預算撥款21億美元,高於2017年的18億美元。相比之下,參議院法案將從當前支出水平中削減2.34億美元。眾議院和參議院對地球科學研究的支援則相反。參議院將維持2017年19億美元的支出水平,但眾議院將2018年的支出削減2.17億美元。斯科特表示,儘管存在這些差異,但協調美國宇航局預算的談判往往進行得很順利。

一個更大的癥結在於能源部(DOE)高階研究計劃署(ARPA-E)的資金,該計劃署專注於清潔能源領域的創新孵化。眾議院法案削減了ARPA-E的資金,並指示將該專案在2017年獲得的3.06億美元的剩餘資金用於“有序關閉”該計劃。然而,參議院為2018年ARPA-E提供了3.3億美元。

美國大學協會的能源部資助和政策專家朱莉婭·史密斯表示,對這個成立8年的計劃的批評通常源於人們認為其缺乏產出。“但ARPA-E還很年輕,所以我們還不知道它如何改變了你的生活。”

另一個爭議點是對數十億歐元的核聚變合作專案ITER的支援,該專案由包括能源部在內的國際財團資助。位於法國聖保羅萊迪朗斯的規劃設施超出了預算,並持續延誤。儘管參議院提議取消對其的資金支援,但國會在2017年最終為該專案撥款5000萬美元。2018年,參議院再次試圖完全削減ITER的美國資金,而眾議院則提議撥款6300萬美元。

兩極分化的計劃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也可能面臨資金困難。眾議院將其2018年的預算削減至50億美元,低於該機構在2017年獲得的57億美元。參議院提議為2018年撥款56億美元。

在尤其具有爭議的專案上,分歧達到了頂峰:NOAA的極地後續計劃,該計劃執行衛星以收集用於預測天氣(包括颶風)的資料。眾議院僅為該計劃提議了5000萬美元,與2017年獲得的3.29億美元相比大幅削減。然而,參議院將為該計劃提供4.19億美元。

用於設計和建造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三艘新研究船的資金也可能存在問題。國會在2017年為此目的向該機構提供了1.22億美元。對於2018年,眾議院法案取消了所有用於船舶的資金,而參議院則提供了國家科學基金會要求的1.05億美元。斯科特表示,儘管存在這些差異,“但這通常是最終會獲得資助的專案”。

斯科特表示,諸如颶風哈維的資金援助計劃等專案是否以及如何影響關於預算和債務上限的談判尚不清楚。不確定性增加的原因在於參議院尚未將一半的撥款法案(包括一項為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提供資金的法案)送交相關支出委員會。

根據立法者迄今為止的審議,專家表示,國立衛生研究院可能會得到眾議院和參議院的支援。位於馬里蘭州貝塞斯達的美國實驗生物學學會聯合會立法關係主任詹妮弗·澤策爾表示,兩院在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資助問題上“似乎非常一致”。

但是,在國會開始處理颶風資金之前,“我認為我們不會知道聯邦科學專案將如何受到影響”,斯科特說。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17年9月5日首次發表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