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樹蛇扭曲身體成“套索”進行攀爬

這種爬行動物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技術攀爬樹木

Brown tree snake

棕樹蛇 (Boiga irregularis)。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蛇類蜿蜒爬行,側行,甚至已知可以從一棵樹發射到另一棵樹。現在,科學家們又發現了一種相當令人吃驚的蛇類運動形式:在關島島上,人們觀察到棕樹蛇將身體纏繞成套索狀,並將自己拉到光滑的金屬桿上。

這種“套索式運動”是一個緩慢而費力的過程。但研究人員表示,這可能使蛇能夠攀爬更寬、更光滑的樹木,否則它們將無法攀爬,並能捕獲原本可能遙不可及的獵物。

蛇通常透過收緊腹部肌肉來抓住樹皮的微小突起,然後徑直向上滑行,或者透過一種稱為“手風琴式運動”的抓握和釋放運動來攀爬樹木。後者類似於人類爬繩索的方式:蛇用身體呈S形的彎曲抓住樹上的兩個點。它在兩個彎曲之間向上拉動自身,然後移動其抓握點以升得更高。蛇可以攀爬的樹木的粗細受到爬行動物身體大小的限制,因為它需要足夠的長度在兩個位置抓住樹木。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套索式運動非常不同,它適用於更寬的直徑。蛇在杆子(或可能是樹幹)周圍形成一個單環,透過將其尾巴鉤住或打結在身體上來固定自身。它緊緊擠壓,在身體上形成小彎曲,並利用這些彎曲向上爬行,像一個緩慢而蜿蜒的電梯一樣上升。“與蛇運動的所有其他變體相比,這種套索式運動簡直是來自外太空,”辛辛那提大學的生物學家、一篇新論文的合著者布魯斯·傑恩說,該論文報告了這種攀爬行為,該論文於週一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

圖片來源:托馬斯·賽伯特

棕樹蛇是一個被廣泛研究的物種,部分原因是它們在大約70年前被意外引入關島後,摧毀了當地的鳥類種群。密克羅尼西亞椋鳥(Aplonis opaca)是棕樹蛇最喜歡的食物。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朱莉·薩維奇和她的同事最近在該島測試障礙物,稱為擋板,以保護鳥類的巢箱。在最近的一次實驗中,箱子被放置在細杆頂部,研究人員用寬闊光滑的金屬圓筒遮蔽了這些細杆。但是,蛇透過將自己環繞成套索並擊敗了障礙物,震驚了科學家。“我斷斷續續地研究蛇的運動已經超過40年了,”傑恩說,“我簡直驚呆了。”

“這是一種非凡的行為適應,”利哈伊大學的功能形態學家大衛·昆德爾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說,目前尚不清楚其他蛇類是否能夠完成同樣的動作。它們很可能必須是像棕樹蛇一樣修長優雅的樹木攀爬者。

由於蛇在套索式運動中只需要一個身體環來抓住圓筒,而不是手風琴式運動的兩個環,因此它們可以使用該技術來攀爬寬度是其兩倍的圓筒。(在關島,這些爬行動物通常長三到四英尺,儘管它們可以長達 10 英尺。)薩維奇說,棕樹蛇的熱帶分佈區有許多樹皮光滑的樹木,因此蛇可能已經進化出這種能力,以到達原本遙不可及的鳥巢。尚未觀察到關島以外的棕樹蛇用套索方式爬樹。但是,傑恩說,它們很可能可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