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資料已出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週五宣佈,2014年正式成為過去135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這一紀錄並不令人意外,因為這再次表明,由於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排放的持續增加,大氣層中的熱量也在持續累積。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中,有9年都發生在21世紀,唯一的例外是1998年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破紀錄年份。這也標誌著全球年平均氣溫連續38年高於平均水平。
氣候中心的一項分析顯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5年中,有13年都發生在2000年之後,如果沒有全球變暖的推動,這種情況隨機發生的機率僅為2700萬分之一。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根據NOAA的資料,2014年的全球平均氣溫比20世紀的平均氣溫57°F高出1.24°F。這一年,在創紀錄的溫暖12月的推動下,超過了之前的紀錄保持者2005年和2010年,高出0.07°F。這些數字證實了日本氣象廳(JMA)本月早些時候做出的排名。
包括12月在內,2014年共有七個月份創下或平了同期最暖紀錄。
各機構處理全球氣溫資料的方式略有不同,這有時會導致特定月份和年份的排名有所不同。但對於2014年,各機構對排名達成了廣泛共識,並且所有機構都認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中,有9年都發生在2000年之後。
自1911年以來沒有任何創紀錄的寒冷年份是全球長期變暖趨勢的另一個跡象。氣候中心的一項分析顯示,在同一時期,包括2014年在內,已經創下了19個最熱年份的紀錄。
今年,異常溫暖的天氣蔓延到某些陸地區域,特別是俄羅斯遠東地區、美國西部、澳大利亞部分地區和歐洲,歐洲經歷了500多年來最熱的一年。
但真正突出的是海洋的溫暖。全球海洋表面溫度比20世紀的平均溫度高出創紀錄的1.03°F,超過了2003年和1998年(當時極端的厄爾尼諾現象加劇了海洋熱量)0.09°F。
NOAA國家氣候資料中心主任托馬斯·卡爾表示,每個大洋盆地都有一部分地區出現創紀錄的溫暖。
當然,2015年的情況尚不確定,但海洋熱量將發揮作用,因為水對熱量變化的反應比陸地慢得多。因此,即使發生火山爆發等可能導致降溫的事件,海洋熱量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內消散。
卡爾說:“因此,這為2015年增加了一些能量。”
本文經氣候中心許可轉載。該文章於2015年1月16日首次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