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的語言會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嗎? 科學家們就這個問題激烈爭論了一個多世紀。《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7月1日發表的一項研究 透過表明,即使母語語法規定的順序不同,使用不同母語的人們也會以相同的順序組織事件,從而進一步證明了語言對思維方式的影響不大。
芝加哥大學的心理學家蘇珊·戈爾丁-梅多要求說中文、英語、西班牙語和土耳其語的人僅用手勢描述活動。土耳其語是這四種語言中唯一遵循主語、賓語、動詞或SOV順序的語言(如“女人 旋鈕 擰”)。其他語言則遵循主語、動詞、賓語的模式(“女人 擰 旋鈕”)。然而,在做手勢時,所有參與者都使用了SOV順序,而不管他們的母語是什麼。在非交流任務中,志願者必須按順序排列圖片,結果也是如此。
研究人員表示,結果表明存在一種“自然秩序”,人類在非語言地表達事件時會使用這種秩序。這種自然秩序可能來自何處尚不清楚,但戈爾丁-梅多認為,它可能會影響正在發展的語言,使其最初使用SOV順序——以色列目前正在興起的一種手語就是這種情況。然而,語言也會受到其他壓力的影響,例如需要語義清晰和具有修辭趣味。她解釋說,隨著語言變得更加複雜,這些壓力可能會使其偏離自然的SOV順序。如今,本研究中代表的兩種主要順序同樣常見,約佔世界語言的90%。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看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戈爾丁-梅多說,與我們的表達模式相反的語言可能造成的後果之一是,大腦在說這種語言時必須做額外的工作。“說英語可能存在較小的認知成本。”
注意:這個故事最初以標題“共同點”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