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科學家宣佈他們出土了屬於一種小型人類物種的骨骼,即弗洛勒斯人 (Homo floresiensis),他們生活在印度尼西亞弗洛勒斯島,時間最近可追溯到 13,000 年前。這一發現登上了世界各地的頭版新聞。但爭議也隨之而來。一些古人類學家反駁說,這個小體型、小腦袋的標本實際上是一個患有小頭畸形的智人 (H. sapiens) 個體,而不是一個新物種。11 月下旬,儘管一些印尼-澳大利亞發現團隊成員提出異議,但這些骨骼還是被運送到一位持反對意見者——印度尼西亞資深古人類學家,且未參與原始研究的特庫·雅各布 (Teuku Jacob) 的實驗室,從而引發了一場激烈的保管權爭奪戰。
上週,大部分遺骸被送回雅加達的印度尼西亞考古中心,比承諾的時間晚了近兩個月。雅各布對這些骨骼的研究是否會在同行評議的期刊上發表,還有待觀察。與此同時,研究人員今天在《科學》雜誌上發表報告稱,他們對弗洛勒斯人腦形態的檢查,主要以一個名為 LB1 的女性標本為代表,支援了新物種的解釋。
LB1 的灰質早已消失,因此為了重建她類黑猩猩大小的大腦,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古神經學家迪安·福爾克 (Dean Falk) 和她的同事們利用計算機斷層掃描建立了頭骨內部的虛擬模型(見圖)。然後,他們將 LB1 的內模與大型猿類、直立人 (H. erectus)、南方古猿(露西所屬的已滅絕的人類祖先群體)、體型完整的現代人類以及侏儒和小頭畸形的現代人類的內模進行了比較。結果令人震驚。“大腦與身體的比例根本不像我們在侏儒身上發現的那樣,而且形狀完全不像小頭畸形,”福爾克斷言。“這是一個全新的物種。”就大腦相對於身體的大小而言,LB1 最像南方古猿。但她的大腦形狀與直立人相似。“我原以為弗洛勒斯人的大腦會像黑猩猩的,”福爾克說。“我錯了。LB1 的大腦結構更加複雜。”這些更復雜的結構包括擴大的額葉和顳葉,在活人身上,這些區域與更高的認知過程相關,例如主動性和提前計劃。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據該團隊稱,這些發現支援了 LB1 代表一個與直立人密切相關的新物種的假設,直立人可能是弗洛勒斯人的直接祖先,也可能是透過一個小型、尚未知曉的共同祖先與弗洛勒斯人聯絡起來的姐妹物種。研究結果也為另一個有爭議的說法提供了支援:即,小腦殼的弗洛勒斯人制造了先進的工具、控制了火,並獵殺了大型、危險的獵物。懷疑論者將 LB1 出現的洞穴中這些活動的考古蹟象歸因於解剖學上的現代人——儘管該遺址沒有發現智人遺骸——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他腦容量較小的人類祖先(例如,更古老的南方古猿)沒有這種先進的文化習俗。LB1 的大腦結構表明,儘管大腦很小,但其結構上是高階的,這可能會迫使人們重新思考這一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