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影像揭示月經週期模式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科學家們首次確定了女性月經週期中涉及的大腦區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本週線上報道的這項研究顯示,一個月中大腦活動存在對比,併為理解所有女性中75%在經期前後經歷的情緒和行為變化提供了基線。

對於任何在月經週期中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地憤怒或悲傷的女性來說,她的“每月那幾天”可能是原因並非新鮮事。但是,儘管大量研究已經關注了激素對神經的影響,但很少有工作深入研究女性月經週期在情緒中所起的作用。

現在,康奈爾大學威爾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澤尼亞·普羅託波佩斯庫和她的團隊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來監測大腦中一個叫做眶額皮層的區域的活動,已知該區域與調節情緒和控制行為有關。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為了捕捉活動,普羅託波佩斯庫檢查了12名年齡在22至35歲之間的健康女性,她們閱讀了一系列旨在引發情緒反應的消極、中性和積極詞語。這些女性在經期前後接受了測試,並專門挑選了那些報告沒有經前情緒症狀(表現為易怒、緊張、抑鬱、失控、睡眠障礙、疲勞、食物渴望、身體症狀和社交退縮)的女性,以便為普羅託波佩斯庫提供未來研究有症狀女性的基礎。

科學家們發現,在月經來潮前的一到五天內,受試者的大腦區域中間前部表現出更大的活動,而側面的活動較少。月經來潮後,側面的活動更多,而中間前部的活動較少。女性報告說,整個月都沒有感到情緒變化,因此研究人員為活動的變化提供了另一種解釋。“由於對這些區域的瞭解,我們推測活動增加在某種程度上是調節性的,”康奈爾大學精神病學系研究副主席、團隊負責人大衛·西爾伯斯維格說。

根據報告,活動從大腦區域的一部分重新分配到另一部分可能反映了該器官補償激素變化並幫助女性保持一致情緒狀態的能力。科學家們現在正在努力將這些結果與那些經歷更嚴重的經前情緒症狀的受試者的影像學工作進行比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