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變化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他們看起來很正常。但為什麼爺爺不像個弱智——而桑尼顯然不是含苞待放的愛因斯坦呢?

當智力研究人員關注智商分數的驚人趨勢時,這些問題就會冒出來。在整個 20 世紀,一代又一代人的智商分數都大幅提高——這種現象被稱為“弗林效應”,以心理學家詹姆斯·R·弗林的名字命名。智商的提高令人不安:要麼今天的孩子比他們的父母聰明得多,要麼測試不是衡量智力的好方法。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把今天美國人的平均分數定為 100,那麼 1900 年的美國人的平均智商為 50 到 70,這表明我們的祖先顯然患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精神發育遲滯。一定發生了什麼事,但到底是什麼呢?現在弗林本人在他的文章“解開智商之謎”中提供了答案,文章從第 24 頁開始。

大腦具有著名的適應性,會根據人的環境條件和生活經歷而改變。“大腦汙點”一文由心理學家凱利·蘭伯特和斯科特·O·莉莉恩菲爾德撰寫,揭示了這種可變性的陰暗面。經歷過創傷性和誤導性“療法”的患者可能會遭受精神和情感上的損害性後果,這些後果可能會持續多年。請翻到第 46 頁檢視他們令人不安且重要的敘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當然,好的療法的力量在於它帶來的持久益處。正如心理學家哈爾·阿科維茨和莉莉恩菲爾德在本期“精神健康的事實與虛構”專欄中所寫的那樣,經驗支援的選擇,如認知行為療法,可以產生與使用抗抑鬱藥物相關的積極大腦變化。與藥物相比,談話療法也可能提供其他優勢。該專欄出現在第 80 頁。

當我們談論專欄時,我想向您推薦改版後的“日曆”(第 22 頁)和“思想評論”(第 84 頁)。我們希望您發現這些頁面更具吸引力,更易於使用——這是我們不斷努力微調您的思想的一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