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 多次事故導致石油洩漏

這家全球石油巨頭應對墨西哥灣快速蔓延的石油洩漏事故並不陌生,重大事故對它而言並非新鮮事

全球石油巨頭 BP 公司正面臨墨西哥灣快速蔓延的石油洩漏事故,這場事故很快將登陸。事實上,重大事故對 BP 公司而言並非新鮮事。

事實上,在過去五年中,該公司已多次成為美國最嚴重的石油和天然氣相關災難的中心。

2005 年 3 月,德克薩斯州德克薩斯城 BP 煉油廠的一座塔樓發生猛烈爆炸,造成 15 名工人死亡,170 人受傷。調查人員後來確定,該公司無視其自身關於操作該塔樓(裝滿汽油)的規程,並且一個警告系統已被停用。該公司承認犯有聯邦重罪指控,並被美國環境保護署處以超過 5000 萬美元的罰款。

幾乎在煉油廠爆炸一年後,技術人員發現,大約 4800 桶石油透過該公司在普拉德霍灣的管道上的一個小孔擴散到阿拉斯加的雪地中。據《財富》雜誌報道,BP 公司在 2002 年就被警告要檢查該管道,但並未採取行動。四年後,當它進行檢查時,發現一段六英里長的管道已腐蝕。該公司暫時關閉了其在普拉德霍灣的業務,導致美國石油供應歷史上最大規模的 disruption 之一。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要故事。


BP 公司因違反聯邦水汙染控制法的輕罪行為被處以 1200 萬美元的罰款。一個國會委員會認定,BP 公司無視了防止洩漏的機會,“嚴厲的”成本節約措施導致其運營中存在偷工減料的行為。

其他問題接踵而至。阿拉斯加發生了更多洩漏事件。BP 公司還被指控操縱丙烷市場價格。在該案件中,它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和解,同意支付超過 3 億美元的罰款。

在每一步過程中,該公司的管理人員都表示懺悔。

“這是一起可以預防的事故……應該將其視為流程失敗、文化失敗和管理失敗,”時任 BP 公司安全和運營高階集團副總裁約翰·莫格福德在 2006 年 4 月關於德克薩斯城事件吸取的教訓的演講中說道。“這不是一個容易講述的故事。BP 公司在這件事中表現不佳。”

在 2006 年普拉德霍灣洩漏事件後,BP 公司美國業務執行長羅伯特·馬龍在接受本記者採訪時表示(發表於《財富》雜誌),“我毫不懷疑,發生的事情可能沒有違反法律,但它違反了我們的價值觀。”

馬龍當時堅持認為,不存在增加環境風險的管理不善模式。

“我在 BP 美國公司看不到系統性問題,”他說。“我看到的是煉油廠和設施以及工廠都在以最高的安全和完整性標準執行。”

儘管如此,在 BP 工作了三十年並在德克薩斯煉油廠爆炸後不久晉升為 BP 美國公司執行長的馬龍承諾,將加強對 BP 公司運營的審查,並投資於環境和安全措施。

他告訴國會,BP 管理層必須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公眾的信任最近受到了考驗,”他說。“我們沒有達到我們為自己設定的高標準以及其他人對我們的期望。”

時間會證明,造成 11 名工人死亡並使越洋深水地平線鑽井平臺(一個價值 5 億美元、寬度相當於足球場的平臺)沉入墨西哥灣底部的事故,僅僅是一起意外,還是另有原因。

去年退休的馬龍拒絕就本文發表評論。BP 公司的發言人也未能聯絡上發表評論。

在事故中喪生的工人家屬已經提起訴訟,指控 BP 公司存在疏忽。國會以及負責監管墨西哥灣鑽探活動的聯邦機構礦產管理局,此前也在分別調查有關 BP 公司未能妥善儲存有關如何對亞特蘭蒂斯(Atlantis)進行緊急停機的檔案的指控,亞特蘭蒂斯是另一個墨西哥灣石油平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平臺之一。

還有跡象表明,BP 公司和深水地平線鑽井平臺的擁有者越洋公司本可以使用備用安全裝置——一種遠端聲控開關,可以阻止從水下 5000 英尺的洩漏井中流出的石油——以防止目前像慢動作火車失事一樣漂向密西西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海岸線的巨大洩漏事故。美國法律沒有強制要求使用該開關,但在業界廣為人知,並且在 BP 公司運營的世界其他地區是強制要求的。

在事故發生前一年,BP 公司再次大力削減成本。根據奧本海默投資分析師費德爾·蓋特傳送給ProPublica的一份報告,一項重組計劃從其工資單中削減了 5000 個職位,為 BP 公司節省了超過 40 億美元的運營成本。

4 月 27 日,當美國海岸警衛隊與 BP 公司工程師合作,引導遙控潛艇在水下近一英里的地方徒勞地努力關閉一個截止閥時,BP 公司告訴投資者,其季度收益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100% 以上,大大超出預期。蓋特寫道,在過去十年中,BP 公司的業績一直遜於競爭對手,但在去年,它是唯一一家業績優於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主要石油公司。

Abrahm Lustgarten 是 ProPublica 的調查記者,ProPublica 是一家獨立的非營利新聞機構,致力於製作符合公眾利益的新聞報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