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網漁船正在夷平地中海的海底,就像幾個世紀前農民夷平歐洲的田地一樣。而且,在七大洋中,凡是有底拖網漁船作業的地方,都可能發生類似的夷平現象。
9月5日,《自然》雜誌線上發表的新研究揭示,底拖網捕魚——在海底拖曳巨網以捕撈深海蝦等食物——每天都在推動沉積物填補海底的縫隙,從而形成平坦的海底平原。(《大眾科學》是自然出版集團的一部分。)領導這項研究的巴塞羅那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CSIC)的海洋科學家佩雷·普伊格解釋說:“漁民所做的事情與幾十年前的農民沒有什麼不同。”“漁場可以被視為農田,但必須有一些限制,以避免拖網捕撈影響的擴大。”
普伊格和他的同事在2002年注意到,在西班牙海岸附近的一個區域,這種捕魚技術攪動和輸送的沉積物比自然過程還要多之後,開始分析底拖網捕魚的影響。位於帕拉莫斯港附近的拉福內拉海底峽谷,約有180艘底拖網漁船在此捕魚。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科學家們在峽谷980米深處繫泊了一臺儀器,以測量來自自然過程和底拖網捕魚的沉積物流量。每日的泥石流及其伴隨的水流,速度高達每秒38釐米,每平方米輸送超過一噸的沉積物。在136天的監測過程中,總共以這種方式移動了約5378公噸的沉積物——而且這種捕魚技術自1970年代以來就已存在。
研究人員還使用聲納探測繪製了峽谷的地圖,揭示了“海底地形明顯變得平滑”,他們寫道。這種平滑發生在水深小於800米的地方,這與漁船隊進行的最深拖網深度相符。此外,透過2007年至2010年的全球定位衛星資料繪製的船隊導航軌跡顯示,船隊的航線與平滑現象相吻合。
普伊格指出,這種平滑對以海底為家的生物的影響仍然未知,儘管這種活動可能會產生各種影響,從因獨特棲息地喪失而導致物種多樣性喪失,到整個生態系統功能的改變。他補充說,研究人員“不知道”海底平滑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與其他與底拖網捕魚相關的變化(例如破壞深海珊瑚)對生態系統的影響相比如何。但是,與農民不同,漁船隊傾向於幾乎每天都“耕犁”深海。
底拖網漁船對海底的夷平作用不太可能僅限於西班牙地中海沿岸。拖網捕魚是世界上大多數高產漁場的重要捕魚技術,從路易斯安那州沿岸的墨西哥灣到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附近的西南太平洋。“在其他地方的大陸坡,幾十年來也發生了密集的底拖網捕魚,”普伊格說。實際上,人類對海底的重塑是某些科學家稱為人類世的黎明地質時代中另一個未預見的沉積副作用。
為了減輕這種底拖網捕魚的影響,普伊格建議可以建立海洋保護區,以防止這種捕魚技術擴充套件到尚未受到干擾的區域。普伊格說,這樣的海洋保護區可以“發揮自然公園在陸地上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