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

戰爭的終結?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暴力為何衰落 作者:史蒂芬·平克。維京成人出版社,2011年(40美元)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資料,全球軍事開支在過去15年中逐年增長,並且在您閱讀本文時,正在進行15到20場主要的武裝衝突——是的,戰爭。 總計,在20世紀,與戰爭相關的暴力事件導致超過1.75億人死亡,此外還有800萬人死於個人之間的衝突。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釋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即便如此,根據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這本重要的新書,人性的“善良天使”實際上在過去幾千年裡帶來了暴力事件的顯著減少。 是的,受害者的絕對數量一直在上升,但相對於世界人口而言,這個數字看起來不錯。

他說,向非暴力轉變是由許多因素驅動的,例如農業的傳播以及女權主義和民主的興起。 這些趨勢導致了制度化酷刑、處決和奴隸制的減少,尤其是在最近幾年,婦女、同性戀者、兒童和動物的權利得到了增加。

平克承認,人們的直接經驗與這些事實相悖,以至於你甚至可能想稱他為“產生幻覺”。 然而,他提出的豐富資料不容忽視——除非,也就是說,你像他有時在他的書中那樣自由地對待資料。 在兩個冗長的章節中,平克分別描述了使我們變得暴力或和平的心理過程。 我們的陰暗面是由基於進化的掠奪和支配傾向驅動的。 在天使般的一面,我們擁有,或者至少可以學會某種程度的自我控制,這使我們能夠抑制陰暗的傾向。

然而,還有另一種心理過程——證實偏差——平克有時在他的書中屈服於這種偏差。 人們更關注與自己 beliefs 相符的事實,而不是那些削弱自己 beliefs 的事實。 平克渴望和平,他也相信自己的假設; 毫不奇怪,他更關注支援自己觀點的事實,而不是那些不支援的事實。 SIPRI 的 arms 資料是有問題的,讀者也可以從平克自己的書中挑出與他的立場不一致的事實。 例如,他指出,在 20 世紀,美國和英國的兇殺率都未能下降。 他還以生動而令人不安的細節描述了黑猩猩——我們在動物世界中最親近的基因親屬——折磨和殺死同類的野蠻方式。

更令人擔憂的是平克整個論點所依據的假設:我們在評估人類暴力時,關注的是相對數字而不是絕對數字。 但為什麼我們應該只滿足於相對減少呢? 按照這種邏輯,當我們在 2050 年達到 90 億世界人口時,如果那一年只有 200 萬人死於戰爭,平克可能會感到滿意。

然而,這本書最大的問題是它過度依賴歷史,歷史就像火車尾燈一樣,只向我們展示我們沒有去的地方。 我們生活在一個所有規則都在以驚人的速度被改寫的時代——例如,越來越少的人可以造成越來越大的破壞。 是的,當你從石器時代走向現代時,一些暴力被拋在了身後,但是當你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放在在許多方面仍然過著原始生活的現代人手中時,會發生什麼? 當前所未有的事情發生時——當伊朗這樣一個女性仍在等待哪怕是瞥見那些善良天使的國家獲得核武器時,會發生什麼? 平克沒有說。
羅伯特·愛潑斯坦

認知錯覺

思考,快與慢 作者:丹尼爾·卡尼曼。法勒、施特勞斯和吉魯出版社,2011年(30美元)

丹尼爾·卡尼曼和阿摩司·特沃斯基是心理學界最受尊敬的人物之二,他們過去常常開玩笑說,他們的專業領域——決策——是他們的祖母早已熟知的領域。 對我們來說幸運的是,他們的祖母一定是極其聰明的女士。

以這兩個人確立的“損失對我們的影響大於收益”這一概念為例。 雖然這個想法可能看起來很明顯,但其後果並非如此。 例如,對職業高爾夫中 250 萬次推杆的分析表明,無論擊球難度如何,當球員力爭標準桿時,比力爭低於標準桿一杆時更成功。 也就是說,對未能達到這個基準的反感比擊敗它的渴望更能激勵高爾夫球手,從而使他們更加專注於完成下一次推杆。

現在考慮一下一個人對損失的厭惡如何影響領土爭奪戰、公司重組或削減成本的嘗試。 任何改革都將涉及贏家和輸家; 然而,弱勢群體將更有動力反抗變革,並且不可避免地會緩和結果。 輸家得一分。

在《思考,快與慢》一書中,諾貝爾獎獲得者、普林斯頓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卡尼曼在一個廣泛的心理模型中闡述了這些發現和其他發現。 卡尼曼解釋說,人類進化出決策捷徑以幫助生存; 避免損失就是一個例子。 通常,我們可以透過邏輯推理來調解這些本能反應。 即便如此,大腦經常會遇到其侷限性,從而導致我們思維中的缺陷。

瞭解這些錯誤是如何產生的,可以在包括醫療保健在內的許多領域派上用場。 在一項研究中,卡尼曼的受試者將一隻手放在冰水中 60 秒和 90 秒。 在 90 秒試驗中經過一分鐘後,實驗人員默默地將水溫升高了一度。 當稍後被問及他們寧願重複哪個片段時,參與者出乎意料地選擇了較長的那個片段。

似乎受試者回憶的是他們在試驗期間的峰值疼痛的平均值,這在 90 秒的情況下較低,而不是疼痛的總量。 他們還最生動地記住了每次體驗的結尾。 因此,卡尼曼建議,如果目標是減少對疼痛的記憶,醫療工作者可能會優先考慮減輕手術最痛苦的時刻,而不是縮短手術時間。 這些研究促使以橋接心理學和經濟學而聞名的卡尼曼開始構建一個我們如何評估幸福感的模型。

當他描述他與 1996 年去世的特沃斯基的長期合作時,文筆變得溫柔起來。 多年來,他們一下午都花在談話上,構思欺騙性的場景並檢查彼此的決定。 卡尼曼的寫作方式也大致相同:幾乎每隔一頁就包含一個思想實驗,以引出讀者的判斷。 偶然發現自己草率的思維使他們的發現更加個人化。
桑德拉·厄普森

道德混亂

正義之心:為什麼好人會因政治和宗教而分裂 作者:喬納森·海特。萬神殿出版社,2012年(28.95美元)

在一個人們在宗教之間劃清界限,政治的刻薄之水將意識形態變成孤島的世界裡,喬納森·海特的新書《正義之心》帶來了一線希望。

弗吉尼亞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海特認為,邏輯不是解釋道德問題的合適指南。 為了更好地解釋我們的道德傾向與有意識的思想之間的關係,他使用了大象及其騎手的比喻。 笨重的大象象徵著我們的情感,它沿著道德軌跡邁出第一個決定性的步伐。 代表理性的騎手試圖透過編造新路線的理由來引導這頭巨獸。 海特認為,理解我們的情感處於控制之中,將有助於彌合具有衝突觀念的群體之間的差距。

在整本書中,海特拓寬了道德的定義,以闡明為什麼兩極分化的群體,例如宗教保守派和無神論者,或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常常無法達成共識。 海特說,道德不僅僅關乎公平和防止傷害; 它還包含諸如自由、忠誠和權威等概念,並且有助於在人與人之間建立聯絡。

在政治領域,海特提出了研究來解釋為什麼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會如此分歧。 民主黨人在做出道德決定時,比忠誠、權威或神聖更關心傷害和公平。 另一方面,共和黨人更善於將這些道德線索交織在一起。 他寫道,理解我們的感受指導著我們的行為,並且政治對手有不同的情感觸發因素,將有助於這兩個群體彼此達成諒解。

至於靈性,海特認為,宗教最終與其說是相信更高的力量,不如說是與他人建立聯絡併成為比自己更大的事物的一部分。 為了說明這一點,海特將宗教團體與每週擠滿大學橄欖球比賽的球迷進行比較,這些球迷身著球隊顏色,臂膀相挽,與他們的兄弟們一起高唱戰歌。 他斷言,人們天生就尋求加入志同道合的社群,無論是週日教堂禮拜還是體育場。

雖然有時非常哲學化,但如果您想了解衝突是如何產生的——以及我們如何才能預防衝突,海特的這本書是必讀之作。
布賴恩·莫索普

SA Mind Vol 22 Issue 6本文最初以“書籍”為標題發表於 SA Mind 第 22 卷第 6 期(),第 68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112-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