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書評:2011年五/六月刊

 

焦慮的世界
《神經》:壓力下的鎮定,壓力下的平靜,以及關於…
恐懼與冷靜的勇敢新科學
作者:泰勒·克拉克。利特爾,
布朗出版社,2011年(25.99美元)

美國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什麼?你可能會想說是抑鬱症。但你就錯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根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資料,焦慮症現在位居榜首,18% 的美國人患有焦慮症。在記者泰勒·克拉克的新書《神經》中,他首先強調了我們極端的焦慮水平,寫道,今天普通高中生的焦慮水平與 1950 年代的精神病患者相同,美國人患焦慮症的可能性是奈及利亞人的五倍,而奈及利亞人可以說有更多值得恐懼的事情。

克拉克沒有花太多時間推測我們是如何變成一個充斥著焦慮的社會的。他做了一些可能更重要的事情——他闡明瞭焦慮是什麼以及我們如何治療它。克拉克說,有一種“神經三位一體”會嚴重破壞我們的思想:焦慮、恐懼和壓力。恐懼主要涉及杏仁核,大腦的情緒記憶中心。杏仁核評估潛在威脅的重要性,並觸發情緒反應,例如僵住或逃跑。焦慮更多的是一種認知問題,其中心位於前額葉皮層——大腦中幫助我們提前計劃的區域。焦慮的人傾向於關注未來可能的威脅,例如“我會失業嗎?”或“我會不會被車撞?” 壓力更難確定,但通常表示身體對感到不知所措的反應,並且可能表現為一系列身心症狀,包括擔憂、喜怒無常、抑鬱或暴飲暴食。

經歷這些感覺會使生活痛苦,但好訊息是,有可能克服它們。克拉克講述了那些努力克服焦慮傾向的人們的故事,並討論了讀者可以用來做同樣事情的技巧。例如,他寫道,僅僅接受壞事會發生並正面應對問題就可以減輕焦慮。為此,克拉克引用哲學家索倫·克爾凱郭爾的話說:“我們無法透過埋葬或轉移焦慮來成熟和充分發揮創造力,而只能透過穿越焦慮來實現。” —弗蘭克·佈雷斯

 

哺乳動物倫理
動物的道德生活
作者:戴爾·彼得森。
布魯姆斯伯裡出版社,2011年(26美元)

2000年夏天,科學家們看到一頭幼象在非洲森林的一條小路上倒下並死亡。在隨後的幾個小時裡,路過的象群試圖透過抬起她的屍體來幫助和復活她。

《動物的道德生活》一書中,塔夫茨大學講師戴爾·彼得森認為,這種行為提供了證據,表明人類不是唯一發展出道德感的動物——其他哺乳動物,包括大象、海豚和黑猩猩,也具有強烈的合作、友善和公平的衝動。彼得森是靈長類動物學家珍妮·古道爾的長期合作者,他認為,動物(如人類)的道德需要遵守某些社會規則,並且進化為一種調解社群內不可避免地產生的衝突的手段。

彼得森斷言,動物能夠表現出道德行為,因為這些行為不需要高階的智力能力——它們僅僅是強烈情緒反應的結果:“一個欺凌者會讓你生氣。一個騙子會讓你沮喪。” 彼得森的一些故事生動地說明了動物的情感,例如關於大象自殺的描述。彼得森寫道,緬甸(Burma)的伐木工人捕獲並訓練大象來幫助木材開採。馴服過程對動物來說可能非常痛苦,以至於一些動物透過踩踏自己的象鼻來切斷自己的空氣供應。

彼得森還提出了哺乳動物可以區分是非對錯的證據。例如,坦尚尼亞研究站的一位靈長類動物學家曾經試圖透過假裝他在遠處看到了有趣的東西來分散黑猩猩的注意力。黑猩猩上當受騙,前去探索,但很快返回並打了這個惡作劇的靈長類動物學家的頭。彼得森將黑猩猩的反應解釋為證據,表明它認識到研究人員的欺騙是不道德的並懲罰了他。

儘管對許多這些行為的潛在動機的解釋各有不同,但《道德生活》是一本發人深省的讀物,它讓人得以一窺哺乳動物的思想和行為。 —妮可·布拉南

SA Mind Vol 22 Issue 2This article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with the title “Books” in SA Mind Vol. 22 No. 2 (), p. 68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511-68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