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故事世代相傳的秘密》

講故事是人類本性的一部分。在這本非小說類書籍中,我們瞭解到為什麼以及這樣的敘事也可能是一個陷阱

Illustration of various fictional characters appearing to prepare for a battle

Elliot Lang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非小說

《敘事大腦:神經元講述的故事》
作者:Fritz Breithaupt。
耶魯大學出版社,2025年(35美元)

人類是講故事的動物。我們從能說話起就開始敘述自己的生活,並在這些故事中填充了經典人物:英雄、導師、反派。在《敘事大腦》中,認知科學家弗裡茨·佈雷思豪普特探討了我們為何用故事來呈現世界,以及敘事思維的回報如何讓我們不斷編造故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推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儘管書名為《敘事大腦》,但書中很少涉及生物硬體,即讓講故事成為可能的神經元和突觸。佈雷思豪普特對大腦掃描結果的興趣不如故事在講述者之間傳播時如何演變,以及這種演變揭示了故事的什麼目的。

佈雷思豪普特的調查借鑑了“電話遊戲”研究,該研究要求每位參與者用自己的話講述一個故事,然後傳遞給其他人,其他人也這樣做。他認為,這些持續的交流有助於說明敘事對我們的作用。隨著故事在線上傳播,支離破碎的故事變得更加連貫和合乎邏輯,這表明講故事如何為複雜、混亂的世界帶來意義和秩序。然而,故事的情感衝擊力在反覆講述中保持不變,這表明它們引起的情感(例如,當受挫的浪漫關係成功時產生的喜悅)是其吸引力的核心。我們敘述自己的生活,並吸入關於他人生活的故事,原因與我們經常光顧酒吧和撲克室的原因大致相同:對預期回報的興奮感。

與喬納森·戈特沙爾(Jonathan Gottschall)的著作《故事悖論》(Basic Books,2021年出版)相呼應,佈雷思豪普特警告說,我們對敘事的沉迷——無論多麼令人滿足——都可能封閉我們寵物故事邊界之外的可能性。將自己塑造成受害者會誘使我們繼續扮演這個角色,當我們想要相信史詩般的正義會戰勝一切時,我們可能不會接受與此不同的現實。

即便如此,佈雷思豪普特仍然是一位敘事樂觀主義者。他認為,我們講故事的天賦使我們能夠掌握他所謂的“可玩性”:以故事形式呈現無數可能的未來,這有助於我們預測和規劃這些未來中的最佳未來。“敘事可能是我們不幸的媒介,”他寫道,“但它們也是逃脫不幸的手段。”關於如何實現這種逃脫,他沒有提供太多細節;與啟發它的經典故事不同,《敘事大腦》並沒有建立起明確的結局。然而,它非常開放的結局——它邀請我們重新構想不合適的故事情節——使其成為對我們對確定性的強烈渴望的及時糾正。

Cover of the book The Narrative Brain against a beige background

Elizabeth Svoboda是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的科學作家,也是最近出版的《英雄般的人生:如何釋放你最驚人的自我》(Zest,2019年)的作者。

更多作者:Elizabeth Svoboda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332 Issue 2這篇文章最初以“故事為何經久不衰”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第332卷第2期(),第87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22025-1vP8dqa0ARGaDJHmVg1ll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