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後天養育效應》

來自《大眾科學MIND》的書籍和推薦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後天養育效應:人類行為科學如何改善我們的生活和世界》
作者:安東尼·比格倫
新港出版社,2015年(26.95美元)

著名的行為心理學家B. F. 斯金納,我在研究生院的導師,是一位快樂的人。在臨終病床上,他示意女兒遞給他一杯水,喝了一口,說道“太棒了”——這是他在人世間說的最後一句話。他度過了漫長而充實的一生,他對行為科學的影響可能是無與倫比的。他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滿足。

然而,自從1990年的那一天以來,斯金納關於行為科學可以在改善人類生活中發揮核心作用的熱情想法似乎已經逐漸消退,被認知科學和腦科學的進步所掩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比格倫登場了,他是俄勒岡研究所的研究心理學家,也是美國預防兒童和青少年行為和心理問題方面的頂尖專家之一。在他的新書中,比格倫回顧了大量大規模專案,這些專案將行為科學應用於解決幾乎所有你能想到的問題:吸菸、青少年犯罪、犯罪、少女懷孕、家庭衝突、藥物濫用、貧困——應有盡有。

雖然登上頭條的可能是神經科學,但比格倫表明,最基本形式的行為科學是當今發達世界的真正主力。在20世紀初,受到一種名為實用主義的新哲學和一種相當新的進化論的推動,斯金納等科學家著手發現行為原則,這些原則既揭示了行為的有序性,更重要的是,為治療師、管理者和公共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他們需要的工具,以積極的方式塑造人類行為。

比格倫說,從那時起,成千上萬的行為科學家一直在研究細節,許多人曾擔任人類歷史上一些最成功的行為改變專案的顧問或負責人。“1965年,”他寫道,“超過50%的男性和34%的女性吸菸。到2010年,只有23.5%的男性和17.9%的女性吸菸。”他記錄了行為科學在數十個領域應用的類似成就(儘管並不總是那麼引人注目),通常是在幕後默默地進行。

總而言之,比格倫為我們提供了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講述了行為科學最近為我們所做的事情,以及這種科學在幫助我們解決新問題方面的潛力。斯金納遠非一個有精神信仰的人,但如果他在這些事情上錯了,如果他今天真的在天堂俯視人間,他肯定會注意到比格倫的書,並說“太棒了”。

羅伯特·愛潑斯坦,加利福尼亞州維斯塔市美國行為研究與技術研究所高階研究心理學家,是《大眾科學Mind》的特約編輯,也是《今日心理學》的前主編。他的最新著作是《青少年2.0:從青春期的折磨中拯救我們的孩子和家庭》(林登出版社,2010年)。

更多作者:羅伯特·愛潑斯坦
SA Mind 第26卷 第3期本文最初以“後天養育效應”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26卷 第3期 (), 第71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515-71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