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探索:《好奇心》:求知慾及其為何關乎你的未來
作者:Ian Leslie
Basic Books,2014年(26.99美元)
要獲得充實的生活需要什麼?首先,是基本要素:食物、住所,以及因為我們是社會性動物,所以還需要陪伴。如果我們幸運的話,也許我們會生育並體驗到為人父母的無私。還有什麼呢?
在他的新書中,作家兼廣告人萊斯利專注於好奇心,即探索和理解的驅動力,他認為這是有意義人生的一個基本但經常被忽視的標準。近年來,我們聽到了很多關於成功所需要素——毅力、恆心和專注力,以及其他特質。萊斯利斷言,保持好奇心將偶然地產生這些基本素質以及更多。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萊斯利首先定義了三種類型的好奇心:發散性好奇心,最好由蹣跚學步的孩子漫無目的的探索來體現;認知好奇心,即理解事物運作方式的驅動力;以及共情好奇心,即瞭解他人在想什麼和感受什麼的願望。然後,他帶領我們遊覽了好奇心的科學。好奇的嬰兒會成為更好的青少年學生;父母可以透過問孩子問題來培養好奇心;嬰兒可以感覺到他們何時與“白痴”互動。例如,當孩子們從成年人那裡收到無用的資訊時,他們瞭解更多的動力就會減弱。
像任何其他技能一樣,好奇心需要培養,萊斯利認為,這種情況正在越來越少地發生。技術——例如計算機和搜尋引擎Google——似乎應該為探索開啟世界。然而,透過向用戶提供他們想要的確切內容,這些創新最終限制了好奇心。事實上,一些專家認為我們生活在“大停滯”時期——相對缺乏創新和發明。技術進步可能反常地扼殺求知慾和創造力。
在書的中間部分,這本書達到了萊斯利一直渴望表達的觀點:要獲得真正的理解,就繞不開枯燥乏味的基礎工作。他以國際象棋為例。棋手之所以成為大師,不是因為他們學會了任何通用公式,而是因為他們記住了數百場比賽。那些內在化的敘述充當了一個參考圖書館,一個模擬器,可以在其中“推演”一場比賽的許多可能結果。內部資料庫越全面,棋手的能力就越強。
換句話說,老式的記憶是技能、創造力和掌握的真正基礎。因為新知識依附於預先存在的知識,所以你掌握的知識越多,你就越容易學習新事物。這一點似乎與好奇心無關。但萊斯利認為,如果人們遵循他們理解的驅動力,他們將偶然地吸收大量資訊,並獲得允許創造力和專業知識的大型記憶庫。正如萊斯利所說,“技能源於奮鬥。”
本書在此捍衛了一個古老的理想:擁有基礎教育的全面發展的人。萊斯利強調廣度的重要性,同時鼓勵足夠的深度,以便人們在某些方面表現出色。好奇心是關鍵——它是驅動和塑造我們智力的東西。
萊斯利的書引人入勝,從一個想法流暢地過渡到下一個想法。在關於如何最好地塑造人類思想的持續爭論中,他提供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常識性聲音。讀者可能會重新認識到他們自己想要了解更多的動力,因為好奇心常常表現為一種沒有直接回報的衝動——這個看似簡單、開放式的問題: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