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和美國的立法者正在採取行動限制使用基於血液稀釋劑的滅鼠藥,因為研究表明,毒素會在猛禽和其他動物體內積累。
所討論的化學物質是抗凝血滅鼠劑(ARs),其作用類似於人類血液稀釋藥物華法林。華法林本身也被用作鼠藥,但環境毒理學家稱之為第一代AR,其毒性和生物蓄積性均低於第二代後繼產品。
生態學家早就知道,DDT等殺蟲劑會在捕食目標害蟲的動物體內積累,有時甚至會殺死這些動物,但直到最近,科學家們才意識到第二代ARs也會發生這種情況的程度。“似乎每次有人出去收集一群死去的猛禽並檢查它們的肝臟時,他們都會發現這些化合物的發生率高得驚人,”加拿大環境部在三角洲的生態毒理學家約翰·艾略特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附帶損害
在對加拿大溫哥華及其周邊地區發現的130多隻死亡猛禽的研究中,艾略特本週在加利福尼亞州長灘舉行的北美環境毒理學與化學學會2012年會議上宣佈,“幾乎100%”的貓頭鷹和很大一部分鷹的肝臟中都含有至少一種第二代AR的殘留物。
“從監管的角度來看,[第二代ARs]是‘PBT’,”他說。“永續性、生物蓄積性和毒性。”
據推測,這些猛禽正在吃被毒死的老鼠。但如果昆蟲吃了鼠餌,然後鳥類吃了昆蟲,其他鳥類也可能中毒。有些鳥類甚至可能直接吃鼠餌。在一項測試中,艾略特將麻雀放在一個裝有鼠餌顆粒的籠子裡。“它們直接撲向了鼠餌,”他說。
ARs透過干擾血液凝結能力發揮作用。但塔夫茨卡明斯獸醫學院的野生動物獸醫莫琳·默裡說,不同鳥類和動物對毒藥的敏感程度差異很大。默裡曾與數百隻受傷的猛禽合作,其中許多猛禽患有AR中毒。服用華法林等血液稀釋藥物的人類也存在類似的差異。“這是一種需要非常密切監測的藥物,”默裡說。
法律挑戰
政府正在採取行動解決這個問題。艾略特說,從1月1日起,加拿大將開始限制大多數戶外家庭使用ARs,轉而使用毒性較低的第一代化合物。在大多數情況下,鼠餌必須放在防篡改的誘餌站中,或放在非目標野生動物無法接近的其他位置。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署正在考慮禁止第二代ARs進入消費市場。Exponent是一家位於華盛頓州貝爾維尤的科學和工程諮詢公司的生態科學主管安妮·費爾布拉澤說,還有一種趨勢是增加使用一種叫做溴鼠靈的強效神經毒素。
然而,她認為家庭禁令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因為大多數滅鼠劑的戶外使用都是由專業的害蟲防治運營商進行的。去年夏天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很多”運營商將他們的產品放在室外並長期放置在那裡。“這將大大增加野生動物的暴露風險,”費爾布拉澤說。
她也不喜歡改用溴鼠靈的想法。“沒有解藥,”她說,並指出這使得該化合物對兒童和寵物構成潛在風險。相比之下,AR中毒可以使用維生素K治療。
費爾布拉澤認為,更好的政策可能是禁止永久性誘餌站,並要求害蟲防治運營商僅在需要時才使用ARs。還應告知消費者此類化合物的潛在生態影響。
“我們知道消費者可以理解並回應有關野生動物暴露風險的警告,”費爾布拉澤說。她補充說,幾年前,一項調查詢問消費者是否知道滅鼠劑會影響非目標野生動物。“他們一無所知,”她說。但一旦被告知,他們的反應是,“既然我知道了,我就會更加小心使用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