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幼龜的性別是一項具有挑戰性但至關重要的任務。對於許多物種來說,胚胎的性別發育取決於環境溫度,而氣溫升高正在導致雌性過剩和雄性短缺。如果不加以控制,這種不匹配可能會將某些物種推向滅絕。
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的生物學家,同時也是三月份發表在《科學報告》上關於該主題的一項新研究的資深作者珍妮特·懷內肯說,為了拯救它們,“你必須真正瞭解問題所在”。監測幼龜的性別比例可能會有所幫助,但具有溫度依賴性性別決定的物種缺乏性染色體,且成熟相對較晚,這使得非侵入性地發現它們的性別變得困難。
懷內肯的團隊開發了一種血液檢測方法,該方法可以100%的準確率確定出生最多兩天的紅海龜和紅耳龜幼龜的性別。在年齡較大的幼年紅海龜中,結果的準確率為90%。該測試檢查了少量血液樣本中的一種激素,這種激素可以阻止幼年雄性發育輸卵管。(懷內肯說,隨著烏龜的生長,這種激素會承擔額外的作用,這可能會使年齡較大的雌性結果複雜化。)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然後,研究人員使用了兩種標準技術來驗證他們測試的烏龜的結果。他們分析了10只紅耳龜(作為幼龜被處死)和5只紅海龜(在它們的巢箱中被發現死亡)的性腺組織樣本。他們還飼養了54只紅海龜幼龜,使其生長到83至177天大,然後對活體動物進行了腹腔鏡手術。懷內肯說,這些手術無法安全地在幼龜身上進行。
該小組正在努力使血液檢測技術能夠應用於實地。研究人員希望使用它來監測容易捕捉到的野生幼龜的性別比例,並可能找到在實地進行干預的方法,例如在卵孵化時提供陰涼或冷卻噴淋。太平洋島嶼漁業科學中心的野生動物內分泌學家卡姆林·艾倫(未參與這項研究)說,與目前需要殺死幼龜或根據孵化溫度估算性別比例的方法不同,這項新技術“是一種非致死且可靠的確定幼龜性別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