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本文是關於2016年十大新興技術特別報告的一部分,該報告由世界經濟論壇製作。該列表由論壇的新興技術元理事會編制,重點介紹了其成員(包括《大眾科學》主編瑪麗埃特·迪克里斯蒂娜)認為有能力改善生活、變革行業和保護地球的技術進步。它還提供了機會,在技術廣泛應用之前,討論技術可能帶來的人類、社會、經濟或環境風險和擔憂。
區塊鏈是比特幣數字貨幣背後的技術,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公共交易賬本,不歸任何個人或公司所有或控制。相反,每個使用者都可以訪問整個區塊鏈,並且透過使用從密碼學中借用的數學技術,每筆從一個賬戶到另一個賬戶的資金轉移都以安全且可驗證的形式記錄下來。由於區塊鏈的副本分散在世界各地,因此它被認為是實際上無法篡改的。
比特幣對執法和國際貨幣管制構成的挑戰已得到廣泛討論。但區塊鏈賬本的用途遠不止簡單的貨幣交易。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像網際網路一樣,區塊鏈是一個開放的全球基礎設施,其他技術和應用程式可以建立在其之上。與網際網路類似,它允許人們在彼此交易時繞過傳統的中間機構,從而降低甚至消除交易成本。
透過使用區塊鏈,個人可以安全地交換資金或購買保險,無需銀行賬戶,甚至可以跨越國界——對於目前全球金融機構服務不足的20億人來說,這一功能可能會帶來變革。區塊鏈技術讓陌生人無需律師即可記錄簡單、可執行的合同。它使得出售房地產、活動門票、股票和幾乎任何其他型別的財產或權利成為可能,而無需經紀人。
對於銀行、律師和經紀人等專業中介機構的長期影響可能是深遠的——而且不一定是負面的,因為這些行業本身也支付鉅額交易費用作為運營成本。例如,桑坦德InnoVentures的分析師估計,到2022年,區塊鏈技術每年可為銀行節省超過200億美元的成本。
大約50家知名銀行已經宣佈了區塊鏈計劃。在過去一年中,投資者已向旨在利用區塊鏈開展各種業務的初創公司投入了超過10億美元。微軟、IBM和谷歌等科技巨頭都在進行區塊鏈專案。這些公司中的許多都被區塊鏈解決隱私和安全問題的潛力所吸引,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網際網路商業。
由於區塊鏈交易是使用公鑰和私鑰(人類無法讀取的長字串字元)記錄的,因此人們可以選擇保持匿名,同時使第三方能夠驗證他們是否以數字方式達成了協議。不僅僅是人:機構可以使用區塊鏈來儲存公共記錄和具有約束力的承諾。例如,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展示瞭如何要求製藥公司將即將進行的臨床藥物試驗的詳細描述新增到區塊鏈中。這將防止公司在試驗結果不如預期時,後來更改目標,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策略。在倫敦,市長候選人喬治·加洛韋提議將該市的年度預算放在區塊鏈賬本上,以促進公民的集體審計。
也許區塊鏈技術最令人鼓舞的好處是,它為參與者誠實工作創造了激勵,規則對所有人平等適用。比特幣確實導致了一些在違禁品交易中的臭名昭著的濫用行為,並且區塊鏈技術的一些不正當應用可能是不可避免的。這項技術並沒有使盜竊變得不可能,只是更難了。但作為一種改善社會公共記錄儲存庫並加強代議制和參與式法律與治理系統的基礎設施,區塊鏈技術有潛力提升資料隱私、安全和自由傳輸——這無疑與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同等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