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的停電和連鎖故障

經濟網路中的反饋可以將區域性危機轉變為全球危機

編者注:這是《大眾科學》2009年1月刊“可持續發展”專欄的擴充套件版本。

全球經濟危機類似於電力停電。在這兩種情況下,一個複雜“緊密耦合”系統的一部分發生擾動,都會導致連鎖故障蔓延到整個網路。在電力停電的情況下,一根倒下的電線或瞬時過載會導致電力被轉移到電網的另一部分,這反過來又會導致新的過載、更多的轉移,並最終導致連鎖故障,使一個地區陷入黑暗。同樣,在當前的經濟危機中,美國市場力量惡化造成的美國銀行業緊急狀況已經向世界金融體系發出衝擊波,引發了全球銀行業危機,而這場危機現在有可能導致全球經濟衰退。

連鎖故障是網路的一種湧現現象,而不是其各個元件的獨立和巧合的故障。儘管美國和歐洲的許多銀行確實同時過度投資於抵押貸款支援證券 (MBS),從而自食其果,但全球經濟系統中的正反饋放大了這些錯誤。銀行監管機構和宏觀經濟政策制定者過於關注網路的各個節點(即每家銀行和每個國民經濟體),而沒有適當考慮系統範圍內的放大效應。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有四種關鍵的經濟反饋。第一種是“債務-通貨緊縮螺旋”。當去年抵押貸款違約率開始上升時,銀行在其持有的 MBS 上遭受了資本損失。為了償還債權人(例如向他們借入短期資金的貨幣市場基金),銀行大規模出售了他們的 MBS,進一步壓低了這些證券的市場價格,並放大了銀行業的損失。

其次,當銀行在不良資產(如 MBS)上遭受資本損失時,它們會按其持有的 MBS 倍數削減貸款。這種削減進一步壓低了住房和其他價格,降低了銀行資產的價值,並放大了經濟衰退。

第三,當一家或多家銀行倒閉時,恐慌隨之而來。銀行借入短期資金以投資於長期資產,這些資產銀行只能以鉅額虧損迅速清算。當一家銀行的短期債權人(如貨幣市場基金)突然認為其他短期債權人正在撤回貸款時,每個債權人都會理性地試圖在其他人之前撤回自己的貸款。結果就是一場自我實現的逃離潮,正如 2008 年 9 月雷曼兄弟倒閉在全球範圍內引發的那樣。這種“理性恐慌”可能會使原本有償付能力的銀行破產。

第四,銀行貸款的崩潰正迅速演變成一場“大街”災難。隨著銀行削減貸款,消費者支出和商業投資驟降,失業率飆升,銀行遭受進一步的資本損失,因為越來越多的貸款變成壞賬。實體經濟陷入惡性迴圈。只有中國、日本、德國和其他盈餘國家採取積極的擴張性財政和貨幣政策才能避免當前局勢下的這種結果。美國經濟衰退已不可避免,但透過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仍可以在美國得到緩解,並在東亞地區得到很大程度的避免。 

自大蕭條以來,人們已經認識到這種放大反饋的可能性,並且已經實施了一些部分保護措施。主要的保護措施包括緩衝個別銀行免受資本損失的資本充足率標準、來自中央銀行的緊急(最後貸款人)貸款、存款保險和反週期宏觀經濟政策。在實踐中,這些政策的應用是隨意的,沒有考慮到跨境溢位效應,而且通常是為時已晚、力度不足。也沒有人注意在國家之間建立“防火牆”,以使一個系統部分的衝擊不會迅速滲透到其他經濟體。全球經濟一直在全速運轉,而沒有充分關注彈性和對沖擊的脆弱性。

當政策制定者現在開始改造全球金融和經濟體系時,他們應該明智地參考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裡德曼和安娜·施瓦茨在《美國貨幣史》中對大蕭條的經典分析。“[經濟崩潰],”他們寫道,“通常具有累積過程的特徵。如果它超過某個臨界點,在一段時間內,它將傾向於從自身的發展中獲得力量,因為它的影響會蔓延並返回以加強崩潰的過程。因為不需要很大的力量來阻止開始山體滑坡的岩石,但這並不意味著山體滑坡不會是巨大的。”

我們還必須記住,我們的風險遠遠超出金融領域,我們需要採取的補救措施也遠遠超出金融政策。經濟與物理環境的相互作用同樣緊密耦合。世界最近在金融泡沫上進行的魯莽賭博與我們長期以來因未能解決水、能源、貧困、糧食和氣候變化等相互關聯的危機而進行的賭博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金融危機應該迅速而緊迫地讓我們睜開眼睛,看到這些更大的系統性威脅以及解決這些威脅所需的全球合作。 

 

注:本文最初印刷時的標題為“停電和連鎖故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