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表示,他們發現了長期以來尋求的宇宙奇觀的首個例子:一顆膨脹的、垂死的恆星,其核心藏有一個驚喜——一顆超高密度的中子星。
這種被稱為索恩-祖特科夫天體的實體在理論上是可能的,但會改變科學家們對恆星如何獲得能量的理解。自從索恩-祖特科夫天體在1975年首次被提出以來,研究人員偶爾會提出一些候選者,但沒有一個得到證實。
最新的研究工作於1月6日在華盛頓特區以外的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報告,重點關注位於小麥哲倫星雲(銀河系的鄰近星系)中的一顆紅色超巨星。這顆恆星富含鋰、銣和鉬。這些元素的含量升高被認為是索恩-祖特科夫天體的副產品,這些天體必須透過不尋常的核聚變途徑來燃燒。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天文學家艾米麗·萊維斯克說:“我們發現的是對這種恆星內部模型的最有力的觀測證據。”萊維斯克領導了一項使用智利麥哲倫望遠鏡對22顆紅色超巨星的調查,她拒絕透露具有特殊元素特徵的恆星的名稱,因為結果尚未在同行評審的期刊上發表。
形成理論
理論家們已經提出了索恩-祖特科夫天體可能形成的幾種方式,但最有可能的情況是一顆紅巨星吞噬了一顆軌道執行的中子星。英國牛津大學的恆星天體物理學家菲利普·波德西亞德洛夫斯基說,銀河系中可能有幾個到幾十個這樣的天體。中子星的存在——一顆正常恆星在超新星爆發後留下的屍體——會擾亂通常的熱核火焰。
波德西亞德洛夫斯基說:“該天體是一個極好的候選者,儘管它可能不是一個板上釘釘的案例。”他說,三種富集元素的含量沒有預期的那麼多。
這種天體的存在最初是由加州理工學院(位於帕薩迪納)的天體物理學家基普·索恩和英國劍橋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安娜·祖特科夫提出的。索恩說,這顆恆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有力的候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