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發出狼叫聲欺騙體型大 40 倍的掠食者

棕刺鶯透過假裝附近有更大的鳥類來嚇跑攻擊者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在經典故事中,一個男孩試圖反覆欺騙他的鎮民,讓他們相信有狼在附近徘徊。這個寓言故事的結局對男孩來說很糟糕,但一種小的澳大利亞鳥類可以做得更好。當一隻鵲鷂鷹尋找棕刺鶯的雛鳥吃時,刺鶯父母會發出狼叫——或者,實際上,他們會發出鷹叫。虛假的警報欺騙了鵲鷂鷹,讓它以為自己的掠食者棕色蒼鷹就在附近。因此,微小的刺鶯有效地戰勝了它巨大的敵人。

為了探索這種複雜的詭計是如何運作的,當時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生物學家布拉尼斯拉夫·伊吉奇和他的同事們在刺鶯巢附近放置了一個剝製鵲鷂鷹,同時播放雛鳥的遇險叫聲。刺鶯發出了它們的鷹警報叫聲,甚至模仿了其他物種的警報聲。伊吉奇還透過播放刺鶯的模仿和非模仿鷹叫聲測試了 18 只鵲鷂鷹。他發現回放阻止了鵲鷂鷹的捕獵。結果發表在今年春季的《英國皇家學會學報 B》上。

研究人員認為,來自聽起來像多個呼叫者的警報聲可能會使警告看起來更可靠。“鳥類可以適應一些非常有趣和獨特的策略來保護它們的幼崽,”現在在阿克倫大學的伊吉奇說。刺鶯自己的鷹叫聲平均欺騙了鵲鷂鷹 8.3 秒,但當伊吉奇也加入模仿的叫聲時,鵲鷂鷹的注意力被分散了雙倍的時間。這種延長的緩衝時間可能為雛鳥逃離巢穴提供了足夠的時間。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視覺模仿,以無害的王蛇類似於有毒的珊瑚蛇為例,動物行為學家對此很瞭解,但聲音模仿仍然更加神秘。“這進一步證明了一些聲音模仿者從他們不尋常的聲音行為中獲得的好處,”開普敦大學鳥類學家湯姆·弗勞爾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最終希望看到證據表明欺騙實際上增加了雛鳥的存活率。目前,與傳說中的鎮民不同,鵲鷂鷹尚未識破刺鶯的謊言。

傑森·G·戈德曼是一位常駐洛杉磯的科學記者。他曾為《大眾科學》、《洛杉磯》雜誌、《華盛頓郵報》、《衛報》、BBC、《保護》雜誌和其他刊物撰寫關於動物行為、野生動物生物學、保護和生態學的文章。他為《大眾科學》的“60 秒科學”播客投稿,並且是《科學部落格:基本指南》(耶魯大學出版社)的聯合編輯。他喜歡在電視和廣播上分享他的野生動物知識,並經常向公眾講述野生動物和科學傳播。

更多作者:傑森·G·戈德曼
大眾科學雜誌第 313 卷第 3 期這篇文章最初以“來自伊索寓言的篇章”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第 313 卷第 3 期(),第 24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915-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