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引起最多食物中毒病例的細菌,有朝一日可能成為該國大部分運輸燃料的來源。研究人員利用合成生物學工具改造了大腸桿菌的基因,這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細菌,使其能夠分解植物以生產柴油和其他碳氫化合物。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化學工程師傑伊·基斯林說,大腸桿菌在基因工程中很受歡迎,因為它已被深入研究且非常頑強,能夠很好地耐受基因變化。研究人員已經改造了大腸桿菌來製造藥物和化學品,現在基斯林和他的同事們已將這種生物變成了生物柴油工廠。
科學家們首先對大腸桿菌進行基因改造,使其能夠消耗糖並分泌發動機級的生物柴油,這種生物柴油可以漂浮在發酵罐的頂部——無需像從藻類製造生物柴油那樣進行蒸餾、提純或破開細胞以取出油。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食物供應的任何影響,研究人員隨後從其他細菌物種中尋找能夠分解纖維素的基因,纖維素是構成植物主體但不適合人類食用的堅韌物質。該團隊添加了這些酶基因,以及一段額外的遺傳密碼,指示經過改造的大腸桿菌細胞分泌酶。然後,酶分解植物纖維素,從而將其轉化為糖,經過改造的大腸桿菌可以消耗這些糖來製造柴油。
1月28日《自然》雜誌(《大眾科學》是自然出版集團的一部分)描述的這一過程非常適合製造含有至少12個碳原子的碳氫化合物——除了柴油,該組還包括航空燃料(煤油)。但它還不能製造較短鏈的碳氫化合物,如汽油,這是基斯林正在努力解決的缺陷。畢竟,僅美國每年就消耗約5300億升汽油,而柴油約為1700億升(生物柴油僅為75億升)。
基斯林並非唯一一個看好大腸桿菌作為燃料製造者的人;幾家公司正在追求從這種頑強微生物中進行商業化生產。哈佛醫學院的遺傳學家和技術開發人員喬治·丘奇解釋說,它“生長迅速,比酵母快三倍”,“比大多數農業微生物快100倍”。
儘管如此,基斯林的大腸桿菌還需要更多工作來提高其燃料製造效率。“我們目前的產量約為糖類理論最大產量的10%,”基斯林指出。“我們希望達到80%到90%,使其在商業上可行。此外,我們需要大規模生產工藝。”在創造一種新型生物時,他們還將移除關鍵的代謝途徑,使其永遠無法在野外生存。
挑戰並非微不足道,但前景廣闊。基斯林估計,過去,這種工程微生物只需要啃食4050萬公頃土地——大約相當於美國目前用於種植作物土地的四分之一——的常見高大亞洲草,就可以生產足夠的燃料來滿足美國的所有運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