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的盤子,更多的食物——還是反過來?

當同一組資料得出相反的結論時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猶他大學研究人員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餐廳用餐者攝入的食物量受到叉子大小的影響。我沒有看到該研究的詳細資訊,但這確實提醒我,人們可以透過稍微改變定義,從相同的原始資料中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

如果這種矛盾的結果只是人為的和孤立的現象就好了,但事實並非如此。在處理弱相關量時,我們經常可以透過巧妙地定義我們使用的類別的大小,得出虛假的趨勢和關聯。最近在暴力犯罪研究中已經這樣做過,以表明某些犯罪類別正在朝著期望的方向變化,我打算在這裡用一個類似的故事來說明這一點。

僅以叉子研究為靈感,讓我們看看定義上的微小變化如何產生巨大的差異。想象一下自助餐廳的 10 位用餐者,並考慮盤子大小對他們攝入量可能產生的影響。三位用餐者使用被認為是小號的盤子,例如直徑小於 8 英寸,他們分別攝入 9、11 和 10 盎司的食物,平均為 10 盎司。現在進一步假設四位用餐者使用中號盤子,例如直徑在 8 到 11 英寸之間,他們分別攝入 18、7、15 和 4 盎司的食物,平均為 11 盎司。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最後,我們假設剩下的三位用餐者使用被認為是大的盤子,例如直徑大於 11 英寸,他們分別攝入 13、11 和 12 盎司的食物,平均為 12 盎司。

發現趨勢了嗎?隨著盤子尺寸從小號到中號再到大號的增加,平均攝入量從 10 盎司增加到 11 盎司再到 12 盎司。啊哈,好結果!

但是等等。如果中號盤子的定義稍微修改為介於
8.2 和 10.8 英寸之間,並且小號和大號盤子的定義也相應地修改?如果這種重新定義導致兩位用餐者被錯誤分類怎麼辦?吃了 18 盎司食物的用餐者實際上使用的是小號盤子(例如,直徑 8.1 英寸),而只吃了 4 盎司食物的用餐者實際上使用的是
大號盤子(例如,直徑 10.9 英寸)。

讓我們在這個假設下再次計算數字。四位(而不是三位)用餐者使用小號盤子,他們分別攝入 9、11、10 和 18 盎司的食物,平均為 12 盎司。兩位(而不是四位)用餐者使用中號盤子,他們分別攝入 7 和 15 盎司的食物,平均為 11 盎司。四位(而不是兩位)用餐者使用大號盤子,他們分別攝入 4、13、11 和 12 盎司的食物,平均為 10 盎司。

發現趨勢了嗎?隨著盤子尺寸從小號到中號再到大號的增加,平均攝入量從 12 盎司減少到 11 盎司再到 10 盎司。啊哈,好結果!

此外,小樣本量並不是這裡的問題。大量的資料點使這種障眼法更容易,因為它提供了更多擺弄類別的機會。  有人想要太陽黑子強度或超級碗結果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