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越大並非越環保,資料顯示

人口密度並非碳排放量的可靠預測指標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專家認為,城市將拯救我們。更高的人口密度意味著更低的能源消耗和更低的人均碳排放量——這對環境有利。例如,人們理應從駕駛汽車轉變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但波士頓大學地球與環境學系的研究生康納·蓋特利說,“密度本身並沒有改變行為”。蓋特利和他的同事分析了美國33年來公路車輛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自2000年以來,人口增長最快的50個縣的人均排放量僅減少了12%——這一減幅不足以抵消這些地區排放總量的增長。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差異可能歸因於郊區的擴張。例如,如果城市和周邊社群之間的公共交通未能跟上增長步伐,越來越多的人將開車進入市中心工作和娛樂,從而給他們不居住的地區增加汙染。(鹽湖城的情況就是這樣。)

已經人口稠密且擁有必要綠色基礎設施的城市區域,例如紐約市,將隨著其規模擴大而看到人均排放量下降。2012年,公路車輛的碳排放量佔全國化石燃料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28%——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減排目標。資料表明,解決方案和法規應針對個別城市進行定製,而不是作為國家一概而論的措施來強制執行。

圖表:Tiffany Farrant-Gonzalez

大眾科學 雜誌 第 313 卷 第 3 期本文最初以“城市越大並非越好”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 雜誌 第 313 卷 第 3 期 (), 第 100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915-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