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教室幾乎沒有變化。學生上課、做筆記和完成家庭作業。老師講課,偶爾進行一次測驗。學生拿到成績,然後繼續學習下一個主題。總的來說,學生——尤其是最弱勢的學生——無論學校質量如何,都會就近選擇家附近的學校或大學就讀。
這些慣例正在開始改變。在少數但數量不斷增長的學校中,學生線上觀看講座,並做好準備來課堂上完成作業,並與老師和同學協作。他們與計算機程式互動,這些程式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而無需考慮班級其他人在做什麼。教師依靠這些相同的程式來批改測驗和論文,使他們能夠密切跟蹤更多學生。當地學校不再是學生的唯一選擇。初創公司和非營利組織為任何有網際網路連線的人提供高質量的線上課程。
是什麼在推動這場數字革命?一個因素是,學校和大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越來越多的學生正在追求更高層次的教育,但預算緊張的校長和大學卻無法聘請他們所需的員工。與此同時,政府和機構(在僱主的推動下)正在提高學生在每個學習階段應知應會的標準。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許多人將技術視為一種解決方案。但懷疑論者認為,它對教師能做的事情幾乎沒有改進,並且對學生隱私構成威脅。
在本專題欄目中,《大眾科學》探索了教育新數字時代的前沿,以及這對家長、學生、教師和社會意味著什麼。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