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出局——政治領域關於衰老的討論正酣

當前的總統競選確保了年齡將成為未來選舉中一個關鍵且可能充滿爭議的考量因素。科學能否在政治發揮作用之前,幫助確定候選人年齡過大的界限?

Splitscreen image of Donald Trump (left) and Joe Biden (right)

2020年首次總統辯論中,唐納德·特朗普和喬·拜登。

Saul Loeb 和 Jim Watson/法新社/蓋蒂圖片社

在上個月喬·拜登總統和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之間的總統辯論之後,各政治派別的政治官員和媒體評論員猛烈抨擊了現任總統的表現,以及他隨後的認錯。在接下來的幾周裡,拜登的親密盟友和引人注目的民主黨人公開和私下地對他的選舉可行性持保留態度。隨著民主黨批評者的關鍵界限最終被跨越,這位總統在上週末宣佈退出競選

乍一看,拜登近乎被迫的退出是對候選人老齡化的明顯否定。但這更是對人類如何衰老——以及對我們自身死亡率——更為私密和直觀的否定。

在過去一個世紀裡,美國人一直在爭論天主教徒、南方人、女性或黑人候選人是否能入主白宮。在本屆總統選舉週期中,選民們不得不認真權衡另一個影響我們所有人的 demographic 特徵——年齡——以及它如何影響當選能力的問題。最近一項美國成年人民意調查顯示,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害怕衰老。在那些對衰老相關問題感到恐懼的人中,63%的人表示,健康狀況下降是他們最害怕的事情之一。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作為一名衰老研究者,我認為我們對健康狀況惡化的恐懼與我們對政治可行性的看法之間的聯絡是清晰的:我們對年邁的候選人進行了相當多的投射,因為我們不情願地看到自己有一天也會身處他們的境地。直到現在,美國的身份政治通常都與種族、宗教、民族、性別和性取向有關。但年齡已經深深地印刻為一個 X 因素。拜登是第一個,但絕不是最後一個受害者,這種身份政治的新方面正在重塑關於當選能力的討論,其影響將遠遠超出 2024 年。

神經學研究未能精確地指出與年齡相關的認知能力下降何時發生,但我們相當明確地知道,認知能力下降的維度早在 20 多歲就開始出現,最陡峭的下降始於接近 70 歲末期。 紐約時報/錫耶納學院在 6 月辯論後不久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中,74%的註冊選民表示,他們同意 81 歲的喬·拜登“太老了”,無法成為一位有效的總統。相比之下,只有 42% 的註冊選民認為 78 歲的唐納德·特朗普太老了。對於那些做數學題的人來說,這有三歲的年齡差距。

“太老”或“儘管年事已高但仍然有效”究竟意味著什麼?就拜登總統而言,旁觀者經常關注他遲緩的動作和他含糊不清、斷斷續續的言語以及漫無邊際的評論,根據紐約時報最近的一篇報道白宮內部人士認為這種情況一直在急劇增加。特朗普方面,也曾出現過語無倫次和“老年痴呆症”的時刻,包括在多次公開活動中打瞌睡,最近一次是在今年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期間。雖然這些型別的行為並非完全與年齡有關——總統候選人年齡段的許多人都沒有類似的明顯問題——但它們仍然以一種生動的方式突出了一個人的死亡率。這些對認知能力下降的觀察,這種日益武斷的表達方式已成為健忘和口齒不清的代名詞,尤其讓拜登的大部分有效性主張黯然失色——儘管他和他的盟友堅持認為他克服了這些挑戰並表現出色。而拜登一直對接受獨立的認知評估不屑一顧,這也沒有幫助。

富蘭克林·D·羅斯福總統在領導美國度過二戰後,於 1945 年因中風去世,享年 63 歲,當時活到 65 歲的人可以期望再活十幾年。羅斯福在納粹德國投降前不到一個月在任上去世。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年,他遭受了數十年前感染的小兒麻痺症的急性影響,在公共場合明顯依賴輪椅。在他的最後一個任期內,羅斯福是第一位尋求並獲得第三和第四個總統任期的人,儘管健康狀況下降,但他壓制了有關病情嚴重程度的資訊。他擔心這不僅會讓軸心國,還會讓盟友和美國公眾覺得他軟弱。圍繞討論和處理衰老和殘疾的民族偏執和羞恥感至今仍根深蒂固。

密歇根大學 2019 年對 50 至 80 歲成年人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82% 的人表示他們經常經歷一種或多種形式的年齡歧視,包括工作場所歧視和接觸到將老年人描繪成沒有吸引力、虛弱或不受歡迎的形象。與那些沒有這些經歷的人相比,經歷日常年齡歧視的人往往身心健康狀況較差。在本屆選舉中,與政治相關的年齡歧視——以及能力歧視——更加頻繁,也更容易被接受。《經濟學人》最近一期的封面標題為“治理國家的方式不對”,其隨附的總統印章裝飾的獨行者形象引發了社交媒體上的強烈反響。該期雜誌包含的一篇文章是近期旨在勸退拜登參選的多篇引人注目的媒體文章之一。拜登的離開,實際上是他屈服於這些陳詞濫調,可能會加劇人們對年齡和與能力相關的政治職位門檻的態度。

歷史上,年長一直是總統競選的優勢。年長往往會讓人本能地聯想到候選人的經驗和智慧。直到前總統羅納德·里根競選連任時,候選人的年長才開始被全面武器化。里根在 1985 年進入他的第二個任期,就在他 74 歲生日的幾周前。在第二個任期之前,里根的許多同代人都私下質疑這位時任總統的精神敏銳度。晚年,包括他的兒子在內的一些人甚至聲稱里根在任期間就患有阿爾茨海默病。(里根的阿爾茨海默病診斷直到 1994 年才正式公佈。)

這反映了一個轉折點。隨著千禧年的臨近,美國選民開始更認真地考慮候選人的年齡。鮑勃·多爾在 1996 年被選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時已經 73 歲,對於那些批評他晚年競選總統的人,他回應說:“重要的不是人的年齡。而是適合這個時代的人。”美國選民不一定同意,而是重新選舉了相對精力充沛的民主黨候選人,當時 50 歲的比爾·克林頓。多爾在競選失敗後沒有再次尋求公職。然後,他基本上淡出了全國舞臺,除了兩年後在 1998 年的偉哥廣告中客串亮相,這似乎與他的年齡相符。

政治中的年齡歧視偶爾會偏袒年輕人,但在政治職位的最高層和當代仍然罕見。2024 年總統大選可能會改變這種情況。約翰·F·肯尼迪和貝拉克·奧巴馬都在 40 多歲時當選,他們都與公眾認為他們太缺乏經驗而無法擔任總統的看法作鬥爭。儘管如此,這兩位民主黨人,相隔一代人,都贏得了他們的首次白宮競選,並在他們的任期內保持了相對較高的公眾支援率,部分原因在於年輕的“新穎性”。就奧巴馬而言,選民們更關心競爭對手約翰·麥凱恩的年齡較大,而不是奧巴馬的年輕

就里根而言,他對自己的公開衰老仍然保持著樂觀的態度。在 1987 年白宮記者協會的年度晚宴上,他開玩笑說:“我意識到了自己的年齡。我現在去做體檢時,他們不再問我多大了。他們只是用碳年代測定法來測定我的年齡。”幽默是拜登在談論自己的年齡時學會利用的一件事。但與里根不同,拜登在一個 24 小時新聞週期和社交媒體的時代執政,這限制了他的團隊編排和控制關於他的年齡可能如何影響他的行動能力和認知能力的資訊的能力。而美國人顯然不再認為年邁的政治家是一件可以一笑置之的事情。

這是一篇觀點和分析文章,作者或作者表達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