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候選人和新任總統承諾大事件是常有的事。在1961年就職的幾個月後,約翰·肯尼迪總統誓言要在十年結束前將人類送上月球。這個承諾實現了,但許多其他承諾並未兌現,例如候選人比爾·克林頓承諾提供全民醫療保健和總統候選人老布什保證不加新稅。
現在,在百年一遇的疫情期間,新任總統喬·拜登承諾在他的執政頭100天內完成1億劑新冠疫苗接種。
拜登在12月8日的新聞釋出會上介紹其衛生團隊的主要成員時表示:“這個團隊將幫助在頭100天內讓美國人民至少接種1億劑新冠疫苗。”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當首次被問及他的承諾時,拜登團隊表示,這位候任總統的意思是讓5000萬人完成兩劑疫苗的接種。此後,候任政府更新了這項計劃,表示將在疫苗可用時立即分發,而不是保留部分供應用於第二劑。
無論如何,拜登可能在實現1億劑的目標時遇到困難。
免疫管理者協會執行主任克萊爾·漢南表示:“我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我認為這將極具挑戰性。”
KFF衛生政策執行副總裁拉里·萊維特表示,每天接種100萬劑疫苗的速度“比我們已經做到的略有提高”,但要阻止疫情,需要更高的疫苗接種率。(KHN是KFF的編輯獨立專案。)“拜登政府有計劃合理化疫苗分配,但快速增加供應可能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在特朗普政府領導下,疫苗的部署速度遠低於拜登的計劃。疫苗推出於一個多月前的12月14日開始。根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疫苗追蹤器的資料,自那以來,已接種了1200萬劑疫苗,並已運出3100萬劑。
這種緩慢的速度歸因於聯邦政府與州和地方衛生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大規模疫苗接種工作資金不足,以及關於疫苗分配的聯邦指導令人困惑。
專家表示,同樣的問題可能會困擾拜登政府。
代表州公共衛生機構的州和地方衛生官員協會首席醫療官馬庫斯·普萊西亞博士表示,各州仍然不確定他們將獲得多少疫苗,以及是否有足夠的供應。
普萊西亞說:“我們幾乎沒有收到關於各州在不久的將來將收到多少疫苗的資訊,並且我們認為在拜登政府執政的頭100天裡,可能每天沒有100萬劑疫苗可用。或者至少在頭100天的早期階段不是這樣。”
另一個挑戰是資金不足。公共衛生部門在啟動疫苗接種活動的同時,還必須在多年來資金嚴重不足的預算下運營檢測中心並進行接觸者追蹤工作。
KFF全球衛生與艾滋病政策主任詹妮弗·凱茨表示:“各州必須支付建立系統、確定人員、培訓、人員配備、跟蹤人員、資訊宣傳的費用——所有這些都涉及到給某人注射一針疫苗。他們不得不在一個不穩定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疫苗接種計劃。”
12月簽署成為法律的最新新冠刺激法案為疾控中心的疫苗接種工作撥款近90億美元。其中約45億美元應該流向各州、地區和部落組織,其中30億美元預計很快到賬。
但尚不清楚這種程度的資金是否能夠支援大規模疫苗接種活動,因為越來越多的群體有資格接種疫苗。
拜登上週釋出了一項1.9萬億美元的計劃,以應對新冠疫情和陷入困境的經濟。其中包括1600億美元用於建立國家疫苗接種和檢測計劃,但也劃撥資金用於向個人發放1400美元的刺激款、向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援助、延長失業保險以及為學校安全復課提供財政援助。
儘管國會在共和黨人反對成本後花了近八個月才透過上一項新冠救濟法案,但拜登似乎樂觀地認為他會得到一些共和黨人支援他的計劃。但目前尚不清楚這是否會奏效。
還有一個問題是,即將卸任的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彈劾審判是否會妨礙拜登的立法優先事項。
此外,各州抱怨缺乏關於應優先接種疫苗的群體的指導和令人困惑的指示,拜登政府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12月3日,疾控中心建議,應首先為醫護人員、長期護理機構的居民、75歲及以上的人和一線必要工作人員接種疫苗。但在1月12日,疾控中心改變了方針,建議所有65歲以上的人都應接種疫苗。在拜登上週發表的詳細介紹其疫苗接種計劃的講話中,他表示將堅持疾控中心的建議,優先考慮65歲以上的人。
即將卸任的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亞歷克斯·阿扎爾也於1月12日表示,疫苗供應速度最快的州將優先獲得更多的運輸。目前尚不清楚拜登政府的疾控中心是否會堅持這一指導。批評人士表示,這可能會使疫苗分配不那麼公平。
漢南表示,總的來說,以強大的願景和清晰的溝通接管工作將是加快疫苗分配的關鍵。
她說:“每個人都需要了解目標是什麼,以及如何實現目標。”
拜登面臨的挑戰將是抑制人們對疫苗是結束疫情所需的一切的期望。在全國各地,新冠病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而且在許多地方,官員們無法控制疫情的蔓延。
公共衛生專家表示,拜登必須加大努力,在全國範圍內增加檢測,正如他所建議的那樣,承諾建立一個國家疫情檢測委員會。
在如此關注疫苗分配的情況下,不應忽視這部分工作。目前,“情況完全亂成一團”,KFF的凱茨說,並補充說,聯邦政府將需要“清楚地瞭解”在不同地區哪些人正在接受檢測,哪些人沒有,以便“修復”公共衛生能力。
KHN(凱撒健康新聞)是一家報道健康問題的非營利新聞服務機構。它是KFF(凱撒家庭基金會)的一個編輯獨立專案,不隸屬於凱撒永久醫療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