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輸掉的隊伍

為什麼半場落後的球隊更有可能贏得比賽?

在今年的 NBA 季後賽中,達拉斯小牛隊表現出了不可思議的逆轉獲勝能力。之所以說不可思議,是因為這樣做意味著對期望的挑戰——領先的球隊顯然應該有更大的獲勝機會。然而,來自喬納·伯傑和德文·波普的新研究表明,一旦我們考慮到一些基本的心理動機原則,獲勝的機率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反轉。換句話說,稍微落後實際上可以增加球隊獲勝的可能性。

作者的假設基於行為經濟學的兩個見解:損失厭惡和邊際敏感性遞減。我們不喜歡輸,而且當我們接近目標時,我們的努力會產生更大的邊際影響。這表明落後的球隊應該有追趕的動力,而且隨著比分差距的縮小,這種追趕的動力應該會增加。為了驗證這一理論,他們調出了錄影帶,分析了 1993 年至 2009 年 3 月期間所有的 NBA 籃球比賽,並考慮了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半場時稍微落後的球隊是否比稍微領先的球隊更有可能贏得比賽?

不足為奇的是,球隊半場領先的越多,他們獲勝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你的球隊領先 4 分,那麼它很可能會保持勝利(大約有 70% 的機會)。如果你的球隊帶著 6 分的領先優勢進入更衣室,那麼獲勝的機會將上升到 80%。事實上,半場領先與獲勝可能性之間的關係呈強烈的線性趨勢。領先越多,可能性越大。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隨著半場比分接近平局,出現了一個明顯的不連續性。落後一分的球隊實際上比領先一分的球隊有更高的獲勝率。半場領先可以預測勝利,除非這些領先優勢很小——那麼它們會預測失敗。

為了進一步驗證他們關於小幅落後會增加動機的假設,作者研究了這些比賽中第 3 節和第 4 節的比分變化情況。他們認為,如果半場小幅落後提供了更大的動力,那麼這種動力的影響應該在休息後立即的幾分鐘內最明顯。事實確實如此:半場落後導致在第三節得分比對手多得分的可能性顯著增加,但在第四節則沒有。如果你認為這種模式是某種 NBA 特有的現象,那就不對了。作者用 1999 年至 2009 年 3 月期間進行的45,529 場 NCAA 籃球比賽重複了他們的發現。

這些實地研究講述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但為了證明半場落後與獲勝之間的關係可以透過個人動機的變化來解釋,作者進行了一項實驗室研究,他們可以在受控的競爭環境中操縱半場比分。參與者在一場遊戲中相互對抗,看誰在一分鐘內連續按 “a” 和 “b” 鍵的次數最多。遊戲分為兩個半場,每個半場 30 秒,在此期間,參與者會收到關於他們得分的反饋。然後,他們被隨機分配到以下情況:他們被告知自己遠遠落後、稍微落後、打成平手、稍微領先或沒有收到反饋。

只有在參與者稍微落後的情況下,競爭反饋才會增加努力(以第二半場的按鍵次數為指標)。遠遠落後並沒有增加努力。根據邊際敏感性遞減原則,參與者離目標越遠,他們就越不會努力去實現目標。

部分解釋當然在於對渴望的目標(勝利)的誘人接近。當我們的目標看起來可以實現時(即,我們稍微落後),我們會比它們遙遠(遠遠落後)或者我們已經實現它們時(我們領先)更有動力。然而,我們的目標對動機的影響並不取決於相對錶現的客觀衡量標準,而是對成就潛力的主觀評估:個人認為他們可以獲勝嗎。作者在最後一項研究中證明了這一點,他們表明,對於具有較高自我效能感(即,他們相信自己可以實現期望的結果)的個人來說,落後的激勵作用更大。如果你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扭轉局面,那麼稍微落後不會增加動力。同樣,如果你認為自己有能力上演一場輝煌的逆轉,那麼大的差距也可能具有激勵作用。

看來,動機的關鍵(在體育運動以及生活的其他領域)是鼓勵人們將自己視為略微落後於他人。太落後,你會扼殺個人超越競爭對手的信念。太多的讚揚,他們會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讓他們認為胡蘿蔔就在他們的鼻子前面。

您是專門研究神經科學、認知科學或心理學的科學家嗎?您是否閱讀過最近的同行評審論文並想撰寫相關文章?請將建議傳送給《思想問題》編輯加雷思·庫克,他是波士頓環球報一位獲得普利策獎的記者。可以透過 garethideas AT gmail.com 或 Twitter @garethideas 與他聯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