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最佳實驗室動物安樂死方法

研究人員本週齊聚一堂,討論最人道的實驗室動物(主要是齧齒動物)安樂死方法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殺死研究動物是科學中最令人不快的任務之一,必須儘可能人道地進行。但是,研究動物福利和安樂死的研究人員越來越擔心,廣泛使用的技術並非最不痛苦和壓力最小的方法。本週,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將在英國紐卡斯爾聚會,討論證據並嘗試達成共識。

英國南沃特市的慈善機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研究動物部門副主管彭妮·霍金斯說:“關於各種動物安樂死技術的人道性,人們存在許多假設。 “有時,動物可能看起來沒有痛苦,但可能是有意識的,並且正在遭受痛苦。”

大部分辯論都集中在齧齒動物上,它們佔了研究動物的絕大多數。目前殺死它們的技術包括吸入法——例如充滿二氧化碳或麻醉氣體的氣室——以及注射巴比妥類藥物。物理方法包括頸椎脫位(折斷脖子)或使用專用齧齒動物斷頭臺斬首(見“用於殺死實驗室大鼠的方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產生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專家們熱烈討論哪種方法更可取。會議上討論最多的問題很可能是關於二氧化碳的使用。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研究實驗室動物麻醉的休·戈萊奇說:“人們仍然擔心二氧化碳,而且它幾乎肯定是(殺死齧齒動物)最廣泛使用的方法。”戈萊奇組織了這次會議,會議得到了總部位於倫敦的國家替代、完善和減少動物研究中心的資助。其目的是更新2006年國際專家組釋出的共識檔案,為使用動物的研究人員提供指導。

二氧化碳用於使齧齒動物失去知覺。然後透過用氣體窒息它們或透過另一種方法殺死它們。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齧齒動物認為二氧化碳會帶來壓力。

這方面的證據主要來自“厭惡研究”。加拿大溫哥華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動物福利研究員丹尼爾·韋裡的研究小組的一項關鍵研究表明,白化大鼠會從充滿二氧化碳的黑暗隔間移到明亮的盒子中,儘管它們不喜歡明亮的光線。研究發現,它們不太可能遠離異氟醚,異氟醚也用於安樂死(D. Wong et al. Biol. Lett. http://doi.org/ncv; 2012)。

其他證據是矛盾的(H. Valentine et al. J. Am. Assoc. Lab. Anim. Sci. 51, 50–57; 2012),但韋裡堅信自己的觀點。他說:“我們自己的結果表明二氧化碳具有高度的厭惡性。”

物理方法也存在疑問。如果對習慣於被處理的動物完美地執行頸椎脫位,這可能是最佳方法,但它可能不適用於殺死大量齧齒動物。

對於科學家正在研究的新動物模型,這些問題甚至更加不確定。例如,斑馬魚的使用量大幅增加,使其被列入會議議程。韋裡說,儘管實驗室齧齒動物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在魚類福利方面總體上做得較少。”

美國伊利諾伊州紹姆堡的美國獸醫學會 (AVMA) 關於動物安樂死的廣泛使用的指南於今年早些時候進行了更新,部分原因是適應實驗室中使用的動物的變化,其中增加了斑馬魚指南。該協會表示,它希望這些指南的實驗室動物部分繼續擴大。

其中一些指導帶有監管效力。今年晚些時候,為生物醫學研究提供資金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表示,它期望“全面實施”AVMA指南,並使用這些指南審查先前批准的專案。

監管也在推動更多不尋常的動物被列入議程。目前,關於實驗室動物待遇的新立法正在納入歐盟成員國的法律中,並將首次在某些國家涵蓋頭足類動物(參見Nature http://doi.org/fk65pb; 2011)。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 該文章於2013年8月6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