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的“信使”號宇宙飛船將於4月30日墜毀,結束對水星近四年的探索。在墜毀之前,該任務正在發回有史以來拍攝到的這顆行星的最佳影像。
在3月16日釋出的照片中,隕石坑的底部顯示出坑窪和漩渦中凝結的冰物質,儘管如此靠近太陽,但仍然是冰凍狀態。在水星的其他地方,出現了短而階梯狀的山脊,是這顆行星聞名的巨大“斷崖”的微型版本。微小的凹陷標誌著表面部分割槽域被某種強大的太空風化作用侵蝕掉的地方。
自2011年以來一直在水星軌道上執行的“信使”號,其用於引導飛船的推進劑即將耗盡。該飛船目前位於行星表面上方約15公里處,是其有史以來最接近的一次。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們能夠近距離觀察以前從未如此詳細地觀察到的行星部分割槽域,”位於紐約州帕利塞德斯市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的地球物理學家,也是該任務的首席研究員肖恩·所羅門說。所羅門和其他團隊成員在得克薩斯州伍德蘭茲市舉行的月球與行星科學會議上介紹了這些發現。
其中包括對該任務迄今為止最重大的發現之一的新視角——潛伏在水星兩極附近永久陰影隕石坑中的冰。馬里蘭州勞雷爾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行星科學家南希·查博特說,冰在被太陽炙烤的水星上仍然保持冰凍狀態,因為它永遠不會受到陽光直射。
在最新的低空影像中,“信使”號窺視了水星兩極附近大約十幾個隕石坑的內部。起初,隕石坑底部的照片看起來只是黑色,因為明亮的隕石坑邊緣使影像過度飽和。但是透過以不同的方式處理照片,查博特可以看到昏暗的隕石坑底部突然顯現出來。“我們正在觀察太陽永遠不會照射到水星的這些區域,”她說。
其中一個隕石坑,以建築師和有遠見卓識的理查德·巴克敏斯特·富勒的名字命名為富勒隕石坑,顯示出明暗相間的區域,這可能是某種富含碳的黑色物質覆蓋在下方的冰層之上的結果。明暗區域之間的邊界清晰地界定,表明它們形成的時間相對較近。一種可能性是,一塊來自太陽系更遠處的太空岩石撞擊了水星,以冰的形式沉積了水,並在其頂部覆蓋了較暗的物質。
水星還以貫穿其大部分表面的長山脊或斷崖而聞名。最大的斷崖可以長達數百公里,可能是行星冷卻和收縮時形成的裂縫。現在,“信使”號已經發現了這些斷崖的微型版本。
位於華盛頓特區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的行星科學家托馬斯·沃特斯說,它們似乎成簇出現。小型斷崖有時也出現在水星地殼的塌陷部分附近,這看起來像是地球地殼在活躍地震帶中移動的部分。“這些斷崖令人興奮,”沃特斯說。“這些斷層非常年輕,它們可能今天還在形成。”
最後,“信使”號還在首次進入軌道時發現的神秘“凹陷”中看到了細節。勞雷爾實驗室的行星科學家大衛·布萊維特說,一些隕石坑內奇怪的明亮區域原來是不規則形狀的窪地。
近距離影像顯示,這些凹陷看起來比水星上幾乎任何其他東西都年輕。這也表明這顆行星最近經歷了一些變化。
美國宇航局的“黎明”號宇宙飛船剛剛抵達富含水的穀神星小行星,並開始看到隕石坑底部有趣的明亮閃光。研究人員渴望看到這些閃光是否與水星上的任何東西相似。
任務控制人員將再進行五次短暫的發動機點火,以提高“信使”號的高度,然後這顆行星的引力將把它拖向不可避免的厄運。歐洲航天局的“BepiColombo”任務計劃於2024年抵達水星,以接替“信使”號的工作。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15年3月16日首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