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們可以透過努力改善某種特質往往會自我實現,反之亦然。例如,那些認為智力或創造力無法提高的人,與那些認為這些方面是可塑的人相比,在這些領域的發展往往較少。這一發現適用於各種環境 [見下方方框],這使得許多人得出結論,認為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是絕對的好事。然而,根據去年十月在《社會認知》雜誌上報道的兩項研究,關於美的信念現在已成為這種趨勢的第一個顯著例外。
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與那些持有固定美麗信念的女性相比,對美麗持有可塑信念的女性——例如,相信她們可以透過努力變得更美麗——更有可能出現與外貌相關的焦慮,並且更傾向於將自我價值建立在外貌之上。她們也更有可能表達對整容手術的興趣。這些影響在男性中未被發現。
可塑信念是否有益可能取決於追求的現實性。媒體影像中通常呈現的美麗理想——年輕、苗條且經過修圖達到完美——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是無法實現的。“之前的研究表明,可塑信念會增強動力,如果我們談論的是保持學習的動力或提高數學技能,這很好,”研究合著者、社會心理學教授梅麗莎·伯克利說。“但是,當領域像我們今天對女性的美麗標準一樣不切實際時,增強動力可能會導致有害行為。”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能行,我相信我能行……
大量研究表明,當人們相信特質是可塑的,他們確實可以提高自己的表現。以下是一些已被證明這些信念有益的領域
相信智力是可塑的人在學業上更容易取得成功。這樣的學生往往更有學業抱負,付出更大的努力並取得更好的成績。
在戀愛關係中,認為性格是可塑的伴侶會更努力地直接解決衝突,並尋求互利的解決方案。
將潛在的對手視為適應性強的人會讓他們更具同情心。在一項研究中,當以色列猶太人相信巴勒斯坦人具有靈活的性格時,他們對他們表現出更積極的態度,並且更願意妥協。
即使面對逆境,相信人們的看法或偏見可以隨著時間而改變的少數族裔學生也可能更有動力和韌性。
將談判策略視為靈活的人比他們思想更封閉的同齡人表現更好,因為他們往往更持久,並且更願意適應不斷變化的情況。——維多利亞·斯特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