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宗教信仰似乎是一種獨特的心理體驗,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思考宗教與思考世俗事物沒有區別——至少從大腦的角度來看是這樣。在第一個比較宗教和非宗教思想的影像學研究中,評估任何一種陳述的真假都被發現涉及到大腦的相同區域。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來評估15名虔誠的基督徒和15名非信徒的大腦活動,志願者們評估了一系列陳述的真假,其中一些是宗教性的(“天使存在”),另一些是非宗教性的(“亞歷山大大帝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軍事統治者”)。他們發現,當受試者相信一個陳述時——無論是宗教性的還是非宗教性的——活動都出現在一個叫做腹內側前額葉皮層的區域,這個區域與情緒、獎勵和自我表現有關。
儘管非信徒拒絕了大約一半信徒接受的陳述,但兩組人的腦部掃描結果難以區分,這進一步證明了評估真假與陳述的內容無關。“事實上,我們發現在信徒和非信徒之間發現了相同的大腦處理過程,儘管兩組人對[關於宗教的]問題的回答完全不同,這非常令人驚訝,”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心理學家、該研究的合著者喬納斯·卡普蘭說。合著者、同樣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薩姆·哈里斯解釋說,這一發現進一步反駁了在科學界和公眾中流行的觀點,即宗教信仰在某種程度上與其他型別的信仰不同。他表示,與這種假設相反,“相信太陽是一顆恆星與相信耶穌由處女所生幾乎是一樣的。[有關宗教神經科學的更多資訊,請參閱大衛·比埃洛的《在大腦中尋找上帝》;《大眾科學·思想》,2007年10月/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