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世紀以來,人類一直在尋找長壽的秘密,但答案可能很簡單,就是保持積極的心態。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週一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進一步證實了樂觀的男性和女性可能比悲觀的人活得更長。
研究人員發現,在樂觀評估中得分較高的人更有可能活過 85 歲。在研究開始時樂觀程度較高的人更有可能擁有高等學歷並積極參與體育活動,並且不太可能患有糖尿病或抑鬱症等健康問題。然而,當研究人員考慮到這些變數時,他們仍然發現樂觀與人們活得更長有顯著相關性。
通常,研究人員專注於尋找增加患病風險的因素。但是,這項新研究的首席研究員、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助理教授Lewina Lee說:“這些發現強調了關注心理社會資產的價值,而不僅僅是整體健康和健康結果方面的缺陷。”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涉及長期跟蹤參與護士健康研究的女性和參與退伍軍人事務部規範老化研究的男性。自 1976 年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跟蹤女性,並在 2004 年完成了六個問題的樂觀評估。她們的生存狀況一直追蹤到 2014 年。自 1961 年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跟蹤男性,並在 1986 年完成了一項基線評估,其中包含 263 個關於他們經歷和生活態度的真假陳述。生存結果一直追蹤到 2016 年。
布魯金斯學會 2018 年 5 月釋出的報告得出了類似的結論。“我們關注的是 20 年代和 30 年代出生且活到 2015 年以後的人,”布魯金斯高階研究員 Carol Graham 解釋道。Lee 的“發現與我們的發現相符。根據美國對類似年齡段人群的資料,那些在早期和中期生活中保持樂觀的人活得更長。”
先前的研究也報告說,樂觀與降低過早死亡的風險或降低心血管疾病等醫療狀況的發生率有關,但樂觀與長壽之間的聯絡是相對較新的,而且其影響深遠。
這項新研究的作者表示,他們認為樂觀是一種可改變的屬性,可能成為促進健康老齡化的潛在目標。Graham 建議社群可以透過增加藝術活動的機會或提供志願服務機會來提高樂觀情緒,這可能有助於創造目標感並促進社會聯絡。
儘管這種關聯很明顯,但科學家們仍然沒有完全理解為什麼樂觀可能帶來長壽。可能僅僅是因為樂觀的人更傾向於投資於他們的健康並避免冒險的健康行為。但可能還有比表面看起來更多的生物學因素。
洛克菲勒大學神經內分泌實驗室負責人 Bruce McEwen 表示,經歷會塑造大腦和身體。炎症和壓力會影響大腦和其他器官,並導致疾病或衰老過程。諸如目標明確、樂觀和積極參與社交等屬性都是相互關聯的,可能能夠對抗較高的壓力和炎症水平。
雖然這些發現很有希望,但對這些樂觀研究應該謹慎解讀。在 Lee 的研究中,研究的兩組男性和女性的範圍相當狹窄,主要包括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白人。很難確定這些發現的普遍適用性。“將其轉化為個人生活是一個更復雜的故事,”McEwan 說。
Lee 說,這些發現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起點。她希望調查樂觀與長壽之間潛在的途徑,並尋找這些發現的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