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棄有機農業:農業技術才是發展之道

美國農業部的羅傑·比奇(Roger Beachy)提倡在美國和發展中國家增加先進農業技術的使用,儘管他是在田園詩般的阿米什農場長大的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四月刊的《食物之戰》一文詳細介紹了羅傑·比奇參與食品作物基因工程的誕生過程,他如何成為這項新技術的狂熱捍衛者,以及這些信念將如何影響他在農業部新成立的國家食品與農業研究所的任期。在此,他為讀者解答了關於他個人背景和發展中國家農業的另外四個問題。

您的阿米什背景如何影響您對農業的興趣?
我是在一個小農場長大的。我的十個叔叔都是農民,我兩邊都有一個大家庭。僅僅是生產食物的責任就非常重大。當時的阿米什人很少使用農用化學品,天啊,我想如果我們能找到一種方法在儘量減少農用化學品使用的同時保護植物免受疾病侵害,那將是一件好事。這很大程度上是我對農業產生興趣的原因。但我也想到了我在印第安納州戈申學院就讀的門諾派大學的座右銘:“文化為服務”。我將我的職業選擇歸功於教會和信仰的服務態度,這與任何其他因素一樣重要。我現在完全沒有參與教會活動,但像其他科學界人士一樣,它確實影響了我所做的很多事情:如何變得有用,如何為人類服務,如何以一種可以幫助人們的方式利用你有幸獲得的知識。

可持續農業的技術進步能否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絕對可以。我認為,在農業部,我們需要回到我們在 70 年代和 80 年代所做的計劃,以比過去 20 年更有效的方式,確保發展中經濟體的科學家得到培訓和能力建設。當我是研究生時,有 10,000 到 20,000 名學生來美國接受農業和其他科學方面的培訓。如今,這個數字只是當時的一小部分。因此,世界上一些地區的大學幾乎沒有農業,沒有推廣服務,沒有植物育種,也沒有種子生產。只有我們開始在那裡投資,提高他們的能力,我們才能在他們的國家啟動私營部門。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為什麼在這些國家進行農業培訓如此重要?
他們需要當地產業發展壯大並生產更好的種子,因此我們首先必須從在這些國家建設能力開始,以便當新技術進入時,無論是印度公司進入非洲,還是美國公司進入臺灣或印度尼西亞,你仍然必須有當地的、實地的力量才能使其成功。

有沒有一種通用的策略來促進農業技術?
每個國家都不同。中國現在基本上擁有跨國種子企業和蓬勃發展的國內公司——以及對兩者都有利的種子政策。在印度,當地所有權意識很強,每一種進入該國的新品種種子都必須在他們的系統內運作,我認為這有利於良性競爭。希望其他發展中經濟體的所有政府都將更多地投資於這個極其重要的糧食安全和農業經濟部門。

Brendan Borrell is a freelance journalist based in Brooklyn, New York. He writes for Bloomberg Businessweek, Nature, Outside, 大眾科學, and many other publications, and is the co-author (with ecologist Manuel Molles) of the textbook Environment: Science, Issues, Solutions. He traveled to Brazil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Mongabay Special Reporting Initiative. Follow him on Twitter @bborrell.

More by Brendan Borrel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