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自然》雜誌
根據今天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瓜地馬拉的果蝠攜帶一種新型的甲型流感病毒亞型。
該病毒被命名為H17,似乎很久以前就從已知的流感病毒中分離出來,這為它們的進化提供了線索。因此,它似乎對人類沒有構成直接的威脅。然而,它與其他亞型足夠相似,與它們進行基因交換可能會構成風險。“我們不能說不用擔心,也不能說它不危險。我們現在還不知道,”該研究的共同作者、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流感部門分子病毒學和疫苗負責人魯本·多尼斯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多尼斯和他的同事現在正在南美、非洲和亞洲測試蝙蝠,以記錄流感的地理分佈——這是確定蝙蝠是否是人類爆發背後病毒庫的第一步。
“我們還遠不能推測這種病毒的任何大流行潛力,但發現這種古老的流感亞型再次強調了蝙蝠是動物病毒的重要來源,”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醫學中心病毒學負責人阿布·奧斯特豪斯說,他沒有參與這項工作。
近年來,蝙蝠因與埃博拉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和尼帕病毒的出現有關而受到密切關注。“已知有1200多種物種,蝙蝠是第二大哺乳動物群體,所以它們攜帶大量的病毒多樣性並不奇怪,”紐約生態健康聯盟的獸醫流行病學家喬恩·愛潑斯坦說。“在蝙蝠身上發現較老的流感病毒譜系不一定會增加流感傳播到人類群體的風險,但它確實有助於我們瞭解自然界中流感病毒的多樣性以及基因如何在毒株和物種之間交換。”
探測能力
多尼斯和他的同事大約在八年前開始開發分子探針來檢測病毒。在瓜地馬拉的疾控中心現場檢測中心,他們首先使用探針在2009年和2010年篩查蝙蝠體內是否存在狂犬病病毒。然後,對樣本進行其他病毒的篩查,包括流感。在從8個地點的21個物種中取樣的316只蝙蝠中,有三隻小黃肩蝙蝠(Sturnira lilium)的H17檢測呈陽性。
“這項研究突出了使用通用PCR探針廣泛篩選和發現新宿主中新病毒的能力——這可以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完成,”愛潑斯坦說。
奧斯特豪斯說,理想情況下,社群將建立一個在蝙蝠物種中發現的病毒清單,以更好地確定病毒傳播到其他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潛力。“不幸的是,我們目前被阻止釋出關於禽流感病毒傳播能力的資料,這不僅對流感病毒而且對所有新出現的病毒都是至關重要的資訊,”他補充道。
目前尚不清楚的是流感是如何在蝙蝠之間傳播的。“我們認為腸道是我們發現病毒濃度最高的地方,是目標器官——這表明感染可能是口糞傳播的結果,”多尼斯說。
“如果你想進行病毒發現,那就從研究蝙蝠開始,”奧斯特豪斯說。
但愛潑斯坦說,真正推動疾病出現的是人類如何與野生動物互動——例如,透過擴大農業和減少野生動物棲息地。
多尼斯承認監測是昂貴且耗時的,但他認為我們應該加大力度追蹤已知和新出現的病原體。“真正的問題是‘我們還可以在哪裡發現流感?’以及‘我們是否在所有地方都仔細地檢查過了?’”他說。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這篇文章於2012年2月27日首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