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能認為自己有能力做到公正和客觀——根據證據的分量做出決策和判斷。但不幸的是,我們人類都是非理性的。當面對鋪天蓋地的資訊時,我們的大腦會走捷徑;我們可能不會花時間去分析,而是接受群體決策或信任的專家。更糟糕的是,即使我們有時間考慮我們的決定,我們也更傾向於解釋證據以符合我們已有的信念,這被稱為證實偏差。即使我們能夠清除前兩個障礙,我們也可能屈服於社會動機。我們可能會接受那些似乎更有可能提高個人地位、或符合政黨觀點、甚至幫助我們找到伴侶的信念。
本月,我們將關注由研究人員道格拉斯·T·肯裡克、亞當·B·科恩、史蒂文·L·紐伯格和羅伯特·B·恰爾迪尼合著的《反科學思維的科學》。當我們的非理性傾向遇到科學過程時會發生什麼?科學過程承諾基於測試和收集的證據——基於事實——對現實進行不加掩飾的觀察。也許不足為奇的是,當科學過程產生我們重視的東西時——比如疾病的治療方法,或最新的智慧手機——我們會為研究成果喝彩。但是,如果我們不喜歡我們聽到的呢?我們會拒絕它。可悲的是,對我們來說,諸如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意味著我們不能永遠拖延下去。從好的方面來看,心理學家已經開發出一些策略——例如改變視角——來幫助抵消我們的自然傾向。對於這個有時令人費解的世界來說,這是一種令人欣慰的樂觀態度。
說到令人困惑的話題,奇異的、機率性的量子力學世界與我們日常的“經典”世界,即一切似乎都是確定無疑的世界,又如何呢?在本期雜誌的封面故事《跨越量子鴻溝》中,科學記者蒂姆·福爾傑闡述了物理學家們即將進行的探索,以探究一個領域在何處過渡到另一個領域。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身體的節律如何從民間醫學跨越到現代科學,這是科學作家兼散文家維羅妮克·格林伍德在《我們細胞內的時鐘》一文中探討的主題。她描述了一個新興領域,稱為時間醫學,該領域正在測試針對癌症和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的定時治療。有朝一日,對晝夜節律的個性化監測可能會支援我們每個人的不同治療時間。
一如既往,如果您覺得是時候跨越編輯和讀者之間的界限,請務必就本期雜誌中的故事與我們交流。我們歡迎您的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