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終進入海洋和鯨魚胃裡的塑膠袋,到傷害海龜的吸管,再到在偏遠的北極地區發現的微小碎片和合成纖維,塑膠滲透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塑膠汙染問題日益嚴重,因為塑膠產量從1950年的每年兩百萬噸增加到今天的每年超過三億噸,而很少考慮丟棄後的處理問題。數千種被統稱為“塑膠”的聚合物永遠不會消失。它們只是降解成更小的碎片,稱為微塑膠。《科學進展》雜誌2017年的一項研究估計,有史以來生產的所有塑膠中,90% 仍然存在,主要在垃圾填埋場或環境中(其餘已被焚燒)。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如塑膠袋和吸管,已成為世界各地控制塑膠使用的普遍政策。但是,儘管其中一些規定在包括愛爾蘭和加利福尼亞在內的一些地方減少了浪費,但它們並沒有直接解決生產問題,並且可能會讓使用者轉向對環境不太友好的替代品。
研究人員已經對塑膠廢物流動有了足夠的瞭解,認識到它構成了一個廣泛的環境問題。塑膠會對動物造成身體傷害,並可能與其他威脅結合起來危及脆弱物種。人們還擔心人類吸入和攝入微塑膠。我們必須更好地阻止塑膠氾濫。做到這一點意味著要解決兩個廣泛的目標:大幅減少我們生產的塑膠量,並改進我們生產的塑膠的回收和再利用。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美國必須在這些解決方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指責常常僅僅落在缺乏健全廢物管理系統的快速發展的亞洲國家身上,而我們忘記了美國不僅在塑膠生產中扮演的角色,而且還透過向亞洲出口數百萬噸的廢物來扮演角色。由於中國不再接受大量可回收廢物的進口,這迫使美國進行了反思,負責不堪重負的回收系統的當地政府轉向垃圾填埋場和焚化爐。這些選擇可能會對環境產生其他影響,並使使用化石燃料生產原生塑膠的做法長期存在,而不是重複使用和回收現有塑膠。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的資料,美國現在只有 9% 的塑膠被回收。
聯邦和州政府應加強合作,幫助精簡和支援國家分散的回收系統。例如,可以透過標準化可回收的物品,並限制著色劑等新增劑來實現這一點,因為著色劑去除成本高昂,並且會降低塑膠對回收商的價值。政府還可以資助那些可能無力負擔的社群的回收和堆肥基礎設施。這些投資可以刺激美國在該領域的創新,例如,為更廣泛地使用可堆肥塑膠奠定基礎,而可堆肥塑膠目前只能在工業設施中正確分解。
許多研究人員還表示,需要透過激勵措施推動塑膠產品製造商超越他們目前減少塑膠廢物的自願承諾,這些激勵措施將使他們承擔更多的廢物成本。從英國到印度等國家都在研究這種“生產者責任延伸”計劃,其中可能包括對不含一定比例回收塑膠的新產品徵稅,以及讓生產者為收集和回收其產品的成本付費。
每項政策都有其支持者和反對者,最終由立法者決定哪項政策在科學、經濟和政治上最合理。在美國,國會已經表明它願意介入,例如 2015 年的《無微珠水域法案》禁止在個人護理產品中使用這些極小的物質。計劃對旨在處理海洋垃圾的兩黨合作的 2018 年《拯救海洋法案》進行更新,可能會要求國會研究服務部和國家科學院等中立仲裁機構評估各項政策的成本和效力,以確保我們追求的解決方案不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
我們需要全面的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用創可貼掩蓋症狀,卻忽視塑膠問題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