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的看法認為,負面的第一印象難以消除——一些研究也支援這一點。但這些研究通常不公平地比較了基於不道德行為(極端且相對罕見,例如向兒童出售毒品)的印象與基於更常見的善舉(例如共用一把傘)的印象。一項新的、涉及精確平衡行為的研究發現,人們更願意改變對最初表現得自私的人的看法,而不是對那些他們認為無私的人的看法。
在其中三項實驗中,336名實驗室和線上參與者閱讀了關於兩個人的資料,這兩個人都做了一系列50個關於為了錢給某人多少次電擊的決定。一個虛構的受試者比普通人需要更多的錢才能對他人施加痛苦。另一個人的每次電擊價格閾值明顯低於普通人。研究參與者一次閱讀一個關於每個受試者決定的描述。在看到每個決定之前,他們預測了決定會是什麼。在虛構的受試者每做出三個決定後,參與者在從“討厭”到“友善”的量表上對該個體進行評分,然後明確他們對評分的信心。
正如預期的那樣,參與者將以較低價格施加電擊的人評為比高價施加電擊的人更討厭。但他們對“討厭”的評分表達了較少的信心,並且他們對該人將施加多少次電擊的預測波動更大。換句話說,他們對“壞”受試者的看法更易改變。“一個設計良好的大腦系統不會在出現麻煩的最初跡象時就完全否定某人,” 耶魯大學心理學家莫莉·克羅克特說,她是關於這組新研究的論文的合著者,該論文於10月發表在《自然·人類行為》雜誌上。克羅克特補充說,開放的心態有助於人們原諒和建立聯絡。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測試場景與現實世界的互動相去甚遠。不過,特拉華大學心理學家彼得·門德-西德萊茨基(Peter Mende-Siedlecki)說,這項實驗提供了一個“真正優雅的範例,深入探討了一個對我們日常人類生活至關重要的問題”,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克羅克特懷疑,關於社會印象的發現反映了一種在威脅情況下吸收更多資訊的普遍心理過程。她將由此產生的社會趨勢描述為一把雙刃劍:“它非常有利於解決衝突——但同時它也可能讓你陷入一段糟糕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