狒狒識別複雜關係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我們人類天生傾向於根據各種標準將他人分類到不同的社會群體中。但研究人員一直不清楚,我們是否在這方面是獨一無二的。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結果表明,狒狒也擅長追蹤複雜的支配關係的規則。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托爾·J·伯格曼及其同事在波札那的奧卡萬戈三角洲對80多隻狒狒進行了為期12年的研究。在此期間,研究人員能夠識別出家族之間持續存在的等級結構。然而,尚不清楚這些動物是否對它們的社會有類似的理解。為了驗證這個假設,該團隊錄製了已知雌性狒狒的各種聲音,並將它們剪輯在一起,使其看起來像是這些生物在互相爭鬥。這些人為製造的爭吵——例如,播放一隻高等級雌性狒狒發出的威脅性叫聲,然後播放一隻低等級動物發出的屈服尖叫——然後透過隱藏的揚聲器播放,同時科學家記錄下正在傾聽的狒狒的反應。“等級反轉[即一隻高等級動物似乎在向一隻低等級動物屈服]違反了它們的預期,狒狒會短暫地停頓一下並看一眼,就像你聽到難以置信的事情時的反應一樣,”伯格曼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些關係是真實存在的,並且與這些狒狒相關。”特別是,家族間的爭吵比同一家族成員之間的爭吵更受關注。

“人類將他們對社會關係的認知組織成一個等級結構,他們在推斷語言中詞語之間的關係時也會利用等級結構,”該研究的合著者羅伯特·塞法斯指出。“在狒狒這種沒有語言的物種中存在如此複雜的社會分類,這表明複雜群體中的生活所施加的社會壓力可能是導致我們人類祖先發展出複雜認知和語言的因素之一。”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世界塑造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同一期雜誌上發表的第二項研究結果揭示了狒狒社交的另一個好處:更成功的育兒。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瓊·B·西爾克及其同事分析了肯亞一個狒狒種群16年的行為資料。他們發現,社交性更強的狒狒媽媽——透過其他成年雌性狒狒給它們梳理毛髮的時間來量化——其後代存活到12個月大的數量高於平均水平。(科學家指出,如果一隻狒狒活到一歲,相當於人類的孩子五歲,那麼它很有可能存活到成年並繁殖。)利物浦大學的羅賓·鄧巴在隨附的評論中寫道,“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社交對你有好處。”隨著假日派對季的臨近,這值得我們記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