狒狒研究揭示百日咳疫苗的新缺點

百日咳疫苗的缺點可能有助於解釋該疾病的捲土重來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百日咳,更廣為人知的名稱是百日咳,曾經每年使超過 10 萬美國人患病。這種細菌性疾病對嬰兒尤其危險,在 20 世紀 40 年代隨著百日咳疫苗的引入得到了控制。但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百日咳已令人擔憂地捲土重來。

2012 年,美國病例數上升至 48,277 例,是自 1955 年以來最多的一次。這種復甦促使研究人員重新審視當前疫苗的工作原理,該疫苗使用百日咳桿菌的碎片來刺激抗體的產生。這種所謂的無細胞百日咳 (aP) 疫苗廣泛用於 DTaP 和 TdaP 疫苗,後者還可以預防白喉和破傷風。一種含有全細胞滅活百日咳桿菌細胞的較舊配方由於其副作用在 20 世紀 90 年代被逐步淘汰。

最近的研究表明,無細胞疫苗的免疫力減弱得相對較快。例如,在 2012 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確定,兒童在接種完 DTaP 的最後一劑(通常在 4 至 6 歲之間接種)後,每年感染百日咳的機率上升 42%。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Tod Merkel 和他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同事懷疑,無細胞疫苗中潛伏著另一個缺點——它可能無法阻止疾病的傳播。為了檢驗他們的假設,Merkel 團隊的成員用百日咳感染了狒狒。一些動物接種了疫苗,一些動物從過去的一次患病中獲得了自然免疫力。接種疫苗或具有自然免疫力的狒狒都沒有生病,但細菌在接種了無細胞疫苗的狒狒喉嚨中停留了 35 天。接種了全細胞疫苗的動物清除感染的速度幾乎快了兩倍。

在感染期間,接種了無細胞疫苗的狒狒能夠將細菌傳播給未受保護的動物,Merkel 團隊最近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報道。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微生物學和傳染病教授 Eric Harvill 說,這項研究“解釋了關於百日咳在高疫苗接種率人群中傳播的許多觀察結果”。

弄清楚不同疫苗究竟如何傳遞免疫力可能會帶來更好的百日咳疫苗,Harvill、Merkel 和他們的同事希望在未來幾年內開發出來。“顯然,自然感染和全細胞疫苗除了抗體反應之外,還在刺激某些反應,我們正在試圖找出是什麼,”Merkel 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