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天生的色彩感

在學習語言之前,嬰兒就能區分綠色和藍色等類別

a baby playing with blocks

CORBIS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顏色存在於一個無縫的光譜中,但我們將色調分配到離散的類別,如“紅色”和“橙色”。過去的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母語會影響顏色分類甚至感知的方式。例如,在俄語中,淺藍色和深藍色被命名為不同的顏色,研究發現,說俄語的人更容易區分這些色調。然而,科學家們一直在思考這種語言影響的程度。顏色類別純粹是語言的構建,還是綠色和藍色之間的區別有生理基礎?一項針對嬰兒的新研究表明,甚至在習得語言之前,我們的大腦就已經將顏色分類到熟悉的組別中。

日本的一個研究團隊跟蹤了12名語言習得前嬰兒在觀看一系列幾何圖形時的神經活動。當形狀的顏色在綠色和藍色之間切換時,大腦的枕顳區(已知處理視覺刺激的區域)的活動增加。當顏色在同一類別內變化時,例如在兩種綠色陰影之間變化時,大腦活動保持穩定。該團隊在六名成年參與者中發現了相同的模式。

嬰兒使用兩個大腦半球來處理顏色變化。語言區域通常位於左半球,因此這一發現進一步證明,顏色分類並非完全依賴於語言。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兒童成長的某個階段,語言必然開始發揮作用——只需問問俄羅斯人,晴朗的天空是否與深海的顏色相同。研究人員希望接下來研究這一發展過程。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分類顏色區分出現在語言能力發展之前,”中央大學心理學家、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楊家樂說,該研究於2月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但也許它們後來會被語言學習塑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