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咿呀學語與大腦語言中心有關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只需圍繞新生兒幾分鐘就足以讓任何人像嬰兒一樣咿呀學語。但是,究竟是什麼驅動了嬰兒的咿呀學語仍然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一些科學家認為,這些聲音是嬰兒試圖控制自己的嘴、舌頭和嘴唇的結果,因此與語言無關。第二種假設認為,咿呀學語反而代表了通往說真實詞語的關鍵一步。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新研究進一步支援了後一種理論——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已將嬰兒的咿呀學語與大腦的語言中心聯絡起來。

透過研究 10 名年齡在 5 到 12 個月之間的嬰兒的錄影帶,達特茅斯學院的勞拉·安·佩蒂託和麥吉爾大學的西沃恩·霍洛夫卡檢查了每個嬰兒嘴巴左右兩側之間的對稱程度。大腦的語言中心位於大腦的左側,控制身體的右側。因此,在成年人中,說話者的右側嘴角往往比左側張開得稍微大一些(儘管這種差異在日常對話中是難以察覺的)。科學家們發現,當嬰兒咿呀學語時,他們的嘴巴在右側張開得更多。非咿呀學語的聲音(例如“啊”的聲音)導致嘴巴對稱張開,而微笑則導致左側張開得更寬。“這項發現首次證明了嬰兒語言產生的左半球大腦專門化,就像我們在成人身上看到的那樣,”佩蒂託說。“這表明語言功能在大腦中很早就開始專門化。”她目前正在調查這些發現是否有助於開發診斷工具,以確定——甚至在嬰兒說出他的第一個“真實”詞語之前——他將來是否可能遇到語言問題。“父母和兒科醫生越早認識到這些問題,”她說,“他們就能越早開始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