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識別:計算機能識破謊言嗎?

研究表明,在檢測謊言方面,軟體可能比執法人員更有效。但它真的有效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繼續看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一種流行的觀點,最近在電視劇《Lie to Me》中被戲劇化,認為仔細研究面部表情——尤其是眼球運動——可以告訴調查人員嫌疑人是否在撒謊。 然而,現實既沒有那麼戲劇化,也沒有那麼果斷。 研究人員表示,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調查人員,平均成功率也只有 65% 左右。 計算機能做得更好嗎?

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U.B.)的研究人員聲稱,他們的影片分析軟體可以成功分析眼球運動,從而識別受試者是否在撒謊,成功率達 82.5%。研究人員一年前在2011 年 IEEE 國際自動面部和手勢識別會議上首次展示了他們(尚未發表的)研究結果,他們認為自己已經為更廣泛的研究奠定了基礎,該研究將包括更大的樣本量,並將除眼球運動之外的肢體語言考慮在內,以確定新技術是否可以幫助審訊人員尋找真相。

這 40 次訪談由 U.B. 的傳播學教授兼研究合著者 馬克·弗蘭克 進行,受訪者在年齡、性別和種族方面具有多樣性。在訪談之前,每位受試者都有機會“偷竊”一張開給志願者強烈反對的政黨或事業的支票。之後,受試者與一位退休的執法審訊員坐下來。 審訊員首先提出與可能的盜竊案無關的對話性問題,以建立正常眼球運動的基線,然後詢問受訪者是否拿走了支票。

那些成功撒謊的受試者獲得了金錢獎勵,獎勵給自己以及他們支援的團體。 那些被抓到撒謊的人什麼也沒得到,並且被告知這筆錢將轉交給他們反對的政黨或團體。 該軟體將每個受試者的基線眼球運動與在詢問支票問題期間觀察到的眼球運動進行了比較。 如果計算機檢測到較大偏差,研究人員就會注意到這種變化,並將該人標記為潛在的撒謊者。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心理學榮譽退休教授 保羅·埃克曼 的工作為這項研究提供了靈感。 埃克曼的專長是研究情緒及其與面部表情的關係,他的工作構成了虛構心理學家卡爾·萊特曼在《Lie to Me》中使用的技術的基礎。 弗蘭克在埃克曼的指導下,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精神病學系進行了博士後研究。

埃克曼對短暫、非自願的面部表情的關注並非沒有批評者。 一位前聯邦調查局特工發現布法羅大學的這項研究存在一個根本缺陷:“這項研究的一個問題是,它過度依賴面部作為從身體獲取資訊的唯一場所,”退休的聯邦調查局反情報特工 喬·納瓦羅 說,他在聯邦調查局工作了 25 年,並且是聯邦調查局 行為分析部門 的創始成員。“我可以作為一名調查員和對此進行過深入研究的人告訴你,你必須觀察整個身體;不能僅僅是面部,”他說,並補充說,如果不考慮肢體語言,可能會導致“大量的誤報”。

在未來的工作中,布法羅的研究人員計劃對行為線索採取更全面的看法。“我們知道眼睛會發出導致欺騙的訊號,但一般的身體動作呢?” U.B. 統一生物識別和感測器中心的研究助理教授兼研究合著者 伊費奧瑪·恩沃古 說。 她補充說,更快的演算法還將使軟體能夠近乎即時地標記行為偏差。 他們還希望擴大樣本量; 40 人的研究規模太小,不具有統計意義。

納瓦羅說,訪談的設定或背景也很重要。 “我在聯邦調查局做了數千次訪談,其中大多數不是在實驗室裡進行的,大多數不是在像布法羅大學研究中那樣的乾淨、無菌的環境中進行的,”他說。“我們多年前做過自己的研究,大約 97% 的訪談實際上是在街上、在黑暗中、在下班後進行的。” 這些因素會影響受訪者的行為,並影響調查人員是否能夠清楚地看到嫌疑人的眼睛。

最終,如今執法部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是根據他們的觀察和經驗做出判斷,同時考慮到審訊甚至可能讓誠實的人感到有些焦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