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洪水如何推高能源和食品價格

這場災難擾亂了亞太地區的煤炭、棉花、小麥和糖市場

隨著每次新的創紀錄季風洪水、火災和地震事件的發生,更多的震動撼動著全球經濟。

最新的災難正在澳大利亞上演,昆士蘭州東北部在經歷了一個月的降雨後已被淹沒,並且正像2010年巴基斯坦的洪水和俄羅斯的野火一樣,成為商品價格上漲的催化劑。澳大利亞的洪水已經擾亂了亞太地區的煤炭、棉花、小麥和糖市場。

如果極端天氣事件在世界糧倉中日益頻繁發生,全球變暖可能會導致一種熟悉且日益惡化的模式:亞洲看似無限的商品需求與世界基本農業和能源商品供應之間的週期性碰撞。這可能會顯著推高平均商品價格,限制經濟增長,甚至可能影響對燃燒煤炭的需求。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IHS環球透視昨日預測,洪水將至少削減澳大利亞2011年預計國內生產總值的十分之二。昆士蘭州是鍊鋼用煤炭的最大出口州。幾乎所有礦山都已關閉,海運煤炭價格正逼近歷史高位。

IHS經濟學家布里·內夫表示,對世界商品價格的最大沖擊可能尚未到來。

“他們已經清空了大部分庫存,”她指的是儲存在沿海港口的煤炭、穀物和糖。其餘的都困在內陸,洪水阻礙了鐵路運輸。“在未來幾周,我們將看到價格受到更多幹擾。”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市場。隨著美國經濟逐步復甦,中國經濟依然火熱,經濟學家預計澳大利亞經濟將在2011年有所提升。

“洪水,用一個不太恰當的詞來說,沖走了這一切,”內夫說。

暴雨在該國的小麥產業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該國是世界第四大小麥出口國。

150萬噸小麥短缺

美國農業部昨日估計,澇漬的田地導致小麥等級下降,預計該國出口量減少150萬噸。預計其中大部分將轉化為更多小麥用於動物飼料。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市場、貿易和機構部門主任馬西莫·託雷羅表示,全球小麥供應仍然充足,但情況“緊張”。“如果其他地方再次發生自然災害,那將給剩餘作物帶來更大壓力,那可能會成為一個問題,”他說。

總體而言,美國農業部預計澳大利亞的產量將比上個月下降50萬噸,該國最終產量數字為1350萬噸。

小麥作物在過去一年中經歷了艱難時期。當野火在8月席捲俄羅斯並摧毀了許多麥田時,克里姆林宮禁止出口該作物,助長了全球價格飆升。一夜之間,該國的出口貢獻從約佔世界小麥供應量的11%降至0%。巴基斯坦也遭受了2010年的洪水襲擊,這給全球小麥市場帶來了衝擊波。

然而,澳大利亞不是另一個俄羅斯。只有該國的部分供應受到衝擊,而且大部分受災農田尚未完全被毀。

儘管如此,投資者仍然擔心,他們的擔憂正在期貨價格中體現出來。昨日上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小麥價格上漲,超過每蒲式耳7.78美元,創下五週高點。

美國農業部世界農業展望委員會主席傑拉爾德·班格說:“小麥在浸泡在水中時收割是不利的。如果你把種子浸泡在水中,它們就會開始發芽。因此,發生的情況是,你在泥土中得到一些發芽,這會降低谷物的質量,”他說。

全球食品價格已達歷史新高

雖然聯合國頂級糧食機構本月早些時候表示,全球食品價格平均已達歷史新高,但農業專家淡化了對最近一輪洪水引發的糧食騷亂的擔憂,就像2007-2008年發展中國家爆發的那些騷亂一樣。

“這次[洪水]將增加小麥價格的波動性,但不一定會最終導致價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顯著上漲,”託雷羅說。“小麥價格只是麵包成分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我們可能仍然會在2011年迎來豐收年,並且隨著我們進一步進入春季,我們可能會看到價格下降,”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華盛頓特區辦事處主任丹·古斯塔夫森說。但他警告說,“如果許多事情出錯,尤其是在主要出口國,那麼我們可能會看到今年價格甚至更高,那可能會導致政治動盪,就像我們在2008年看到的那樣。”

康奈爾大學食品政策和經濟學教授佩爾·平斯特魯普-安德森表示,一個關鍵問題是過去八年食品價格的波動性。

平斯特魯普-安德森說:“在我們控制住氣候變化之前,這種情況將一直伴隨著我們——如果我們能做到的話。“我們必須以某種方式改變我們的政策,以應對食品價格劇烈波動所涉及的風險。”

他說,食品價格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並被投機性商品交易放大。它們受到“投資者的非理性預期以及政府政策的影響,這些政策側重於保護特定國家的公民,卻犧牲了國際市場,”他說。

棉花價格也在上漲。棉花在12月下旬達到創紀錄的每磅1.59美元,昨日在紐約洲際交易所下午交易時段收於1.47美元。

對於煤炭出口,澳大利亞的災難可能會顯著改變定價動態。由於需求飆升,亞洲的煤炭買家近年來一直佔據上風。但IHS環球透視的經濟學家內夫表示,隨著供應受限,煤炭公司可能會向買家施壓,要求接受更高的價格。

“煤炭公司將擁有更大的定價權,”她說。

礦業跨國公司必和必拓、力拓、斯特拉塔和博地能源,以及許多中型國內生產商,主導著為發電廠和鋼鐵廠提供燃料的亞太地區不斷增長的煤炭出口市場。

“其想法是新興亞洲將持續需求這些資源,”內夫說。“與此同時,你只能以如此快的速度建造礦山,因此價格可能會保持高位。”

大自然提高煤炭價格的方式

對於旨在提高燃煤成本的公共政策的倡導者來說,更高的商品價格可能同樣有效。一些人認為,無論是由亞洲的高需求還是自然災害造成的,價格更高的煤炭出口都有助於減少進入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2010年12月30日發表於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兩位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弗蘭克·沃拉克和理查德·莫爾斯認為,透過增加對中國的煤炭出口來推高世界煤炭價格,將迫使其他快速增長的國家尋找更便宜、更清潔的替代品。

邁阿密大學研究天氣模式及其對應物厄爾尼諾現象的氣候建模師本·科特曼表示,目前影響澳大利亞的拉尼娜現象並非特別強烈,但在另一方面卻值得關注。

拉尼娜現象的特徵是熱帶中東太平洋地區的溫度低於正常水平,這與厄爾尼諾現象形成對比,後者給同一地區帶來高於正常水平的溫度。

科特曼說,今年的拉尼娜現象異常之處在於“它在赤道太平洋盆地延伸了很遠的距離”,冷水向西延伸幾乎到達印度尼西亞。“這樣做的是推動或轉移了降雨分佈的位置,因此澳大利亞的降雨量甚至比正常情況下還要大。”

根據澳大利亞氣象局的資料,上個月是昆士蘭州和整個澳大利亞東部有記錄以來最潮溼的12月。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馬里蘭州氣候預測中心的 meteorologist 米歇爾·萊赫雷克斯說:“拉尼娜現象不一定預示著洪水。“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是異常情況。”

類固醇拉尼娜

但科特曼表示,科學家們不確定氣候變化如何影響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它們共同構成了一種自然發生的天氣週期,稱為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目前清楚的是,地球正在變暖,而更溫暖的大氣可以容納更多的水分,這意味著,總的來說,隨著地球變暖,降雨事件預計將會加劇。

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 climate scientist 凱文·特倫伯斯告訴路透社,澳大利亞北部海域的水溫比1970年之前高出1.5攝氏度以上——其中三分之一的變暖可歸因於氣候變化。

他說:“額外的水蒸氣為季風提供了燃料,從而改變了風和季風本身,因此這可能會進一步增加降雨量。”

科特曼說,關於氣候變化是否正在改變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的行為,也正在進行討論。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2007年表示,計算機模型預測並未表明該天氣週期的強度或頻率會在21世紀發生改變。但包括科特曼在內的一些科學家現在認為,隨著氣候變化加劇,ENSO可能會發生轉變。

他說:“有一種理論認為,我們將迎來更偏西太平洋的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如果事實證明這是真的,那就意味著澳大利亞對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的反應將比過去更強烈。”

科特曼說,有“跡象”表明這種轉變正在發生,當前的拉尼娜現象“與事物正在向西轉移的觀點是一致的”,但仍存在重大問題。

他說:“一是這是否是真實的情況——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歷史天氣]資料來檢測它?”

“二是,即使存在這些空間變化……我們對氣候正在改變這一證據有多大信心?這顯然是一個熱門話題,目前尚未達成共識。”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 Climatewire 許可轉載。www.eenews.net,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