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思考一下:天文學家認為哈勃太空望遠鏡很小。這可能會讓你感到驚訝,因為哈勃望遠鏡三十年來拍攝的影像具有深度和細節,這是大多數地面望遠鏡無法實現的,以至於大眾普遍認為該望遠鏡一定是建造過的最大的望遠鏡之一。
但它的鏡面只有 2.4 米寬。這不算非常大。即使是更新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JWST),現在也像哈勃望遠鏡一樣捕捉到令人驚歎的影像,其鏡面也只有 6.5 米寬,這在天文學家看來也只是中等到大型的範圍。當然,這些望遠鏡是用火箭發射到太空的,這個過程本身就限制瞭望遠鏡的體積。在地球上,有更大的望遠鏡:智利的甚大望遠鏡有一個 8.2 米的鏡面,夏威夷的雙子剋剋望遠鏡每個都有巨大的 10 米寬。目前正在建造幾架巨大的望遠鏡,包括智利的巨型麥哲倫望遠鏡(它有七個 8.4 米的鏡面,相當於一個直徑超過 22 米的單鏡面)和夏威夷的三十米望遠鏡。
目前正在建造的最強大的望遠鏡是歐洲南方天文臺的極大望遠鏡,簡稱 ELT,它將在 2028 年完工後,達到驚人的 39 米寬。它將是迄今為止地球上或地球外最大的可見光和紅外光望遠鏡。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要故事。
ELT 很可能是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望遠鏡。原因可以歸結為成本(不足為奇)、工程技術以及幾何定律的不可抗拒性。
最後一個因素是限制巨型望遠鏡尺寸的決定性因素。天文學家有時將望遠鏡稱為“集光桶”,因為它們像雨中的桶收集水一樣收集穿過太空的光。桶越大,收集的雨水就越多。微弱的物體只有極少的光線能到達地球。更大的望遠鏡收集更多的光,因此原則上它可以看見更微弱的物體、更遙遠的星系和更古老的恆星。經過幾個世紀的觀測,我們已經看到了天空中大多數明亮的物體,因此現在天文學的前沿是尋找更暗淡的物體。
更大的望遠鏡還有另一個優勢:它們具有更好的解析度,這意味著能夠看到精細細節的能力。將望遠鏡的寬度加倍,就能探測到寬度減半的細節,從而將遙遠的星系顯示為不僅僅是微小的汙跡。
由於這些原因,天文學家總是想要更大的望遠鏡。問題是,超過一定尺寸(大約 8 米寬)後,單片式望遠鏡鏡面非常難以鑄造、拋光和使用——僅僅建造一個支撐如此巨大物體重量的結構就令人望而卻步。望遠鏡鏡面的面積與半徑的平方成正比,因此 10 米望遠鏡的面積(以及大約四倍的體積,因此重量)將是 5 米寬望遠鏡的四倍。*
為了克服這個障礙,天文學家轉向了分段鏡面,有效地將幾個相對較小的鏡面組合成一個更大的鏡面。這些鏡面通常呈六邊形,因為六邊形可以很容易地平鋪成大型陣列;JWST 就使用了這樣的排列。背面的小型馬達傾斜和傾斜這些分段,以確保它們儘可能精確地組合在一起。更好的是,這些鏡面可以做得非常薄,並且可以根據需要變形其形狀,以克服地球大氣層引起的模糊。空氣是一團沸騰的氣態湯,扭曲和分散來自宇宙的光線(這種現象是星星閃爍的原因)。但是,藉助高度精密的感測器和致動器,光路中的特殊鏡面可以在毫秒內變形以校正這種湍流,從而提高望遠鏡的解析度。地面望遠鏡經常採用這種“自適應光學”技術來獲得與哈勃望遠鏡和 JWST 一樣清晰的影像。
這種方法使得 ELT 如此巨大。除了自適應光學鏡面外,主鏡面的 798 個獨立鏡面分段(每個 1.4 米寬)還具有多個自動控制系統,以保持它們的對齊。
該系統可想而知價格昂貴;ELT 的總基線成本估計約為 2023 年美元 15 億美元。這隻巨獸的工程技術也處於最前沿。它需要一個 80 米高、88 米寬的巨大穹頂,以及一個配備減震器的地基,以緩衝振動。
這些引數是 ELT 可能是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地面望遠鏡之一(如果不是最大的)的原因。將來有可能建造稍微大一點的望遠鏡,但任何明顯更大的望遠鏡都將花費數倍的資金,並帶來相應更大的工程難題。事實上,ELT 最初的想法被稱為 OWL——OverWhelmingly Large Telescope(極其巨大的望遠鏡)——它本應達到驚人的 100 米寬;經過多次審查,一個天文學家小組決定,更適度的 39 米就足夠了。
我們需要更大的望遠鏡嗎?ELT 的尺寸是為了滿足天文學界的科學需求而確定的。這些需求包括直接成像附近的系外行星——包括與恆星距離適中,擁有液態水的地球大小的世界——以及回溯到宇宙中最早的星系誕生的時代。更大的望遠鏡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但目前,ELT 正處於天文學的最前沿。它可能會為未來更大的望遠鏡奠定基礎,但它們的時代尚未到來。
這樣的未來可能會因其他原因而推遲。天文學家可能會轉而採用一種數十年前的技術,稱為干涉測量法,即結合遠距離射電望遠鏡的觀測結果,來模擬更大望遠鏡的解析度。事件視界望遠鏡就是一個射電干涉儀,它觀測了銀河系中心的黑洞以及星系 M87 的黑洞。它結合了地球各處的望遠鏡,有效地構成了一個我們整個地球大小的天文臺。
聽起來不錯,但可見光觀測的干涉測量法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它受到所用單個望遠鏡面積的限制,因此看到微弱的源——天文觀測的一個關鍵方面——仍然是一個問題。另一個是組合觀測尺度與探測到的光頻率的難度,因為可見光頻率可能遠高於無線電波的頻率。可見光干涉測量法已經在使用靠近在一起的望遠鏡實現了——甚大望遠鏡干涉儀使用了四個八米望遠鏡,彼此相距幾十米。更長的基線是可能的,但它們極具挑戰性,需要奈米級測量精度。然而,如果可見光干涉測量法最終可以在更長的基線下實現,它將減輕對比 ELT 更大望遠鏡的需求。
鑑於所有這些,如果有可能,天文學家會想要更大的望遠鏡嗎?是的,顯然會。而且一個更大的望遠鏡可能比一個更小巧、更靈活的太空望遠鏡成本更低。
或許未來會發現可以克服建立巨型可見光望遠鏡的一些障礙的技術。例如,我們可能會在月球上建造天文臺,那裡的低重力和沒有大氣層比地球上的儀器設定提供了巨大的優勢。一個直徑一公里的射電望遠鏡,坐落在月球隕石坑中,已被提議用於月球背面,免受地球干擾。雖然射電望遠鏡比可見光望遠鏡更容易建造,但如果我們假設在月球上建造如此龐然大物,那麼可以探測可見光的望遠鏡也是值得考慮的。這是一個夢想,但技術有將夢想變成現實的方法。
永遠不要說永不。ELT 可能是建造過的最大的望遠鏡,並且可能會保持這個記錄很長很長時間——但也許不會永遠。
這是一篇觀點和分析文章,作者或作者表達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編者注(2024 年 3 月 6 日):這句話在釋出後經過編輯,以更正鏡面面積與半徑平方成正比的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