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黑洞周圍物質的吸積可以為其提供能量,噴射出高能粒子氣體射流。現在,天文學家們首次目睹了這些射流的完整生命週期,從形成到最終的衰退。一篇描述這些發現的報告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於 1998 年首次注意到從一個低質量恆星和一個恆星級黑洞配對(被稱為 XTE J1550-564)中噴射出的射流,該配對距離地球 17,000 光年。四年後,他們探測到該配對西部方向的射電波長活動。它來自其中一股射流路徑上的一個點,這些射流由從鄰近恆星吸積來的物質組成,並遠離黑洞移動。(第二股射流朝相反方向移動。)然後,該團隊搜尋了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收集的存檔資料,以便追蹤兩條射流的演化。“從恆星級和超大質量黑洞噴射射流在宇宙中是很常見的現象,”研究合著者、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約翰·湯姆西克評論道,“因此,瞭解這一過程極其重要。”科學家報告稱,遠離地球的射流看起來比其朝向地球的同伴更明亮。就其本身而言,朝向我們的射流由於周圍星際氣體的阻力而減速,然後逐漸消失。該團隊希望這些發現將有助於改進其他星系中更大的黑洞周圍發生情況的模型。巴黎第七大學的主要研究作者斯特凡·科貝爾說:“由於這些射流來自我們星系中的一個恆星級黑洞,我們僅在幾年內就觀察到了在遙遠星系中的超大質量黑洞周圍需要數千年才能發生的發展。”